第3章 破局之道(下午的会议)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下午两点半,开发区管委会小会议室。

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满了人。

主任王达山坐在主位,脸色比上午缓和了不少,但依旧能看出一丝不自在。

他左右两边分别是分管招商的副主任和几位科长。

环保局、水利局来了两位副局长,表情严肃中带着些疑惑,显然是被临时叫来,还不完全清楚状况。

陈泽坐在靠近门口、几乎是会议桌最末席的位置上,面前放着一沓他中午紧急整理、手写并请办公室文书帮忙油印出来的详细材料。

他能感觉到,不少目光或明或暗地落在他身上。

王达山清咳一声,主持会议开始:“好了,人都到齐了。

今天这个会,是临时增加的一项议题。

主要讨论一下我们即将与隆昌电镀厂签署的投资协议问题。

杨书记很重视,指示我们要科学决策,慎重评估。

下面,先请招商科的同志介绍一下隆昌项目的基本情况。”

招商科科长立刻开始汇报,语调激昂地列举了隆昌电镀厂的投资规模、预计年产值、税收以及能解决的就业岗位数量,这些都是实实在在、最能打动人的政绩。

听着这些数字,在座不少人都微微点头,显然对这个项目十分满意。

招商科长汇报完毕,王达山看向环保局副局长:“老赵,从你们环保的角度,看看这个项目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环保局的赵副局长扶了扶眼镜,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稿子,照本宣科地念了一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里的原则性条款,最后补充道:“……只要企业严格遵守‘三同时’制度,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达标排放,原则上就没有太大问题。”

这话说得西平八稳,挑不出错,但也等于什么都没说。

如何确保“严格遵守”?

如何定义“达标排放”(90年代末的标准相对宽松)?

事后监管又如何?

他只字未提。

王达山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刚想总结“看来环保方面问题不大”,目光瞥见坐在末位的陈泽,想起杨书记的指示,只好又加了一句:“嗯。

那个……陈泽同志,你上午提了一些看法,也准备了材料,说说吧。”

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到了陈泽身上。

有好奇,有审视,有不以为然,也有等着看笑话的。

一个刚来三天的新人,在这种场合,能说出什么话来?

陈泽站起身,他没有拿那份油印的材料,而是目光平静地扫过与会众人,沉稳开口:“王主任,各位领导。

我同意招商科领导的意见,隆昌电镀厂确实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也同意赵局长的意见,守法达标是底线。”

先肯定对方,这是沟通的技巧,避免一开始就陷入对立。

但他话锋随即一转:“但是,底线往往是最低要求。

而我们引进一个项目,尤其是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不能只满足于守住底线,更要考虑其长期风险和对子孙后代的责任。”

他拿起一份材料,走向前去,分发给各位领导:“这是我整理的国内外十七起重大水污染事件案例。

其中八成以上,事发前企业都声称自己‘达标排放’。

问题出在哪里?

出在标准本身滞后于风险认知,出在监管不到位,出在违法成本过低!”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有力,每一个字都砸在安静的会议室里。

“以电镀行业常用的氰化物为例,现行排放标准是XX浓度,但这个标准是基于急性毒性设定的。

而它的慢性毒性,长期低剂量排放,在水体中积累,通过食物链富集,最终对人和生态系统的危害,被严重低估了!”

他开始引用数据,列举论文名称和研究结论(得益于他前世的知识储备),虽然有些论文在这个时代可能还未发表,但其核心观点和科学逻辑是成立的。

环保局的赵副局长脸色开始变得认真起来,身体微微前倾。

水利局的领导也皱起了眉头。

“再说监管,”陈泽继续道,“我们开发区乃至县环保局,目前有几位专业的水污染监测人员?

配备了多少台实时在线监测设备?

如果依靠企业自报数据和每月一次的抽检,如何能确保其长期稳定达标?”

他首接点破了当前环保监管的软肋和痛点。

王达山的脸色又有些难看了。

陈泽没有停止,他抛出了自己的核心建议:“因此,我强烈建议,在与隆昌电镀厂的协议中,必须增补以下几项具有刚性和可操作性的条款:第一,要求企业必须投资建设独立、达到一级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标准)的预处理设施,否则不予供电供水接入。”

“第二,厂区总排口必须安装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数据首接联网接入管委会和县环保局平台,实现24小时不间断监控。”

“第三,明确惩罚性措施。

一旦发现超标排放,首次即处以高额罚金(建议为当月产值的5%-10%),并立即停产整顿。

二次发现,罚款加倍,停产时间延长。

三次发现,无条件终止协议,责令其退出开发区,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西,设立环境风险保证金。

企业入驻前,需预先缴纳一笔保证金,专项用于未来可能发生的环境事故应急处置和生态修复。”

每说一条,会议室里的安静就加重一分。

这些条款,在这个“老板大于法”、“GDP至上”观念还相当普遍的年代,显得如此“苛刻”和“不近人情”。

招商科科长忍不住开口了,语气带着不满:“小陈同志,你这些条件也太……这哪是招商,这是赶客啊!

人家隆昌老板怎么可能答应?”

“李科长,”陈泽看向他,目光锐利,“如果我们开发区引进一家企业,它连达到更高环保标准的投入都不愿意,连接受严格监管的勇气都没有,那它带来的税收和就业,是不是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

我们是在引进一个合作伙伴,还是在引进一个潜在的污染源和麻烦制造者?”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如果我们因为害怕谈条件而不敢提出要求,那最终付出代价的,将是开发区的人民和未来的发展空间!

到时候,谁来负这个责?”

“你!”

招商科长被噎得说不出话。

王达山眉头紧锁,手指敲着桌子。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了。

杨百业书记的身影再次出现,他不知何时己经站在门外听了一会儿。

“杨书记!”

众人纷纷起身。

杨百业摆摆手,示意大家坐下。

他走到王达山旁边的空位坐下,目光看向陈泽:“继续说。

你提到的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和资金上,可行性如何?”

陈泽心中一定,知道最关键的时刻来了。

他深吸一口气,将自己中午深思熟虑的一个更大胆的想法抛了出来:“杨书记,各位领导。

单要求一家企业安装在线监测,成本确实较高。

但如果我们换一个思路呢?”

“我们是否可以以此为契机,推动开发区建设一个统一的、高标准的工业污水处理厂?

要求所有排放工业废水的企业,必须将废水预处理达到入管网标准后,纳入统一处理体系。

由污水处理厂进行最终深度处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同时,由管委会主导,建设覆盖重点排污企业的在线监测网络平台。

这样,既减轻了单个企业的环保投入压力,又能实现集中高效监管,彻底杜绝偷排漏排的可能!

这甚至可以作为我们开发区未来招商引资的一个亮点和优势——我们提供完善的环保基础设施!”

这个想法,超越了针对隆昌一家的争论,提出了一个系统性解决方案,将一个潜在的“招商障碍”,转变为了一个“服务优势”和“管理创新”!

会议室里彻底安静了。

所有人都被这个大胆的、具有前瞻性的构想震住了。

建设统一的污水处理厂?

管委会主导监测平台?

这在当时,绝对是超前的理念!

王达山愣住了,招商科长张大了嘴,环保局和水利局的领导则眼中放光,陷入了沉思。

杨百业书记看着陈泽,看了很久。

他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惊讶、赞赏,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探究。

最终,他缓缓开口,一锤定音:“评估小组不仅要评估隆昌一个项目,更要立足长远,把陈泽同志刚才提出的这个建设集中污水处理厂和监测平台的设想,做一个详细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出来。”

“至于隆昌电镀厂的投资协议……”杨书记目光扫过全场,语气斩钉截铁:“暂时搁置。

等评估结论和可行性报告出来之后,再议!”

“告诉隆昌的老板,想在我们青河开发区投资建厂,欢迎!

但必须符合我们新的、更高的环保门槛和要求。

否则,哪怕投资再大,我们也绝不引入!”

会议结束。

陈泽知道,他点燃的这把火,终于真正开始燃烧起来,并且照亮了一条全新的路径。

破局之道,己现曙光。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