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晋之得知林鹤高中探花郎,欣喜不己,立刻为他设宴庆祝。
在宴会上,李晋之满脸笑容。
“贤弟,恭喜你高中探花郎,缘之一字,实在难解,为兄这个前探花带出一个新探花,实乃我等之缘分啊。”
“多谢兄长祝贺,没有兄长的提携,没有我的今天。
我定当不负兄长期望。”
与此同时,消息也传回了魏州。
林鹤的妻子戴雨梦,蛮牛的妻子李婉儿,听到这个喜讯,都感动得哭泣起来。
“夫君如此优秀,真为他感到骄傲。
愿他在上京城一切顺利。”
“林大哥真是厉害,希望蛮牛也能像他一样,有所成就。”
......林鹤的《平戎策》,在上京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学子们,纷纷传阅抄袭,试图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花楼的姑娘们,也争相拜读,一时间,林鹤的名字,在京城家喻户晓...........在吴王府中,姬延吉正拿着林鹤的《平戎策》,陷入沉思,良久。
“来人啊。”
王府长史完颜辰立刻回应。
“大王,臣在。”
“去把探花郎林鹤,给孤请过来,不可鲁莽。”
完颜辰领命而去......林鹤接到了吴王府的邀请,心中既紧张又疑惑,不知道皇叔找他所为何事。
来到吴王府,林鹤恭敬地行礼。
“微臣林鹤,拜见皇叔。”
姬延吉微微抬手。
“免礼,林探花。
你的《平戎策》,孤是爱不释手,甚为精彩。
今日找你来,是想与你探讨一下,这西戎之事。”
“皇叔过奖了,臣只是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国家出谋划策。”
“你在《平戎策》中提出,分化瓦解西戎内部、加强边疆防御、联合周边部落等措施,确实有独到之处。
但具体实施起来,可有什么困难?”
“皇叔,实施这些措施,确实存在一些困难。
首先,分化西戎内部,需要我们派遣,精明能干的使者。
深入西戎,了解各部落的情况,寻找合适的机会,进行离间。
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风险也很大。
其次,加强边疆防御,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目前大周财政紧张,可能难以支撑。
最后,联合周边部落也并非易事,需要展现出足够的诚意和实力,才能让他们愿意结盟。”
姬延吉听后,陷入了沉思。
过了一会儿。
“你所言极是。
这些问题,确实需要我们认真考虑。
不过,你的《平戎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孤会在大朝会提及,廷议出可用之策。”
“多谢皇叔赏识。
臣愿为大周的安定和繁荣,竭尽全力。”
就在这时,王府管家匆匆走进来,“大王,外面有几位大臣求见。”
姬延吉皱了皱眉头。
“让他们进来吧。”
几位大臣走进来后,纷纷向皇叔行礼,“皇叔,我等听说探花郎在您这,不知所为何事?”
姬延吉指了指桌上的《平戎策》。
“林探花的这篇《平戎策》,对西戎局势。
分析得十分透彻,孤与他探讨一下,应对西戎之策。”
“皇叔,京城争相抄写林探花大作,我等都能倒背如流了,此策确实精彩绝伦。
臣等也一首在为西戎之事担忧,如今有了林探花的《平戎策》,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解决西戎的思路。”
“没错,应该尽快将此策廷议,共同商议对策。”
“孤正有此意。
不过,在上报陛下之前,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此策,确保其可行性。”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
姬延吉又与几位大臣,讨论了一些具体的实施细节。
各抒己见,气氛十分热烈。
结束后,姬延吉对林鹤说道。
“林探花,今日与你一番交谈,孤受益匪浅。”
“皇叔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
离开吴王府后,林鹤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没想到他的《平戎策》,竟然引起了这么大的关注,这让他感到既兴奋,又压力巨大。
......京城的另一边,刘御风与董西山,得知皇叔召见了林鹤,心中更加嫉妒和不满。
“这个林鹤,真是走了狗屎运。
竟然得到了皇叔的赏识。”
“哼,他不过是一个乡巴佬,有什么本事?
一定要想办法让他出丑。”
刘御风眼珠一转。
“有了,我们可以在翰林院弹劾他,说他的《平戎策》是抄袭而来的。”
“好主意,就这么办。”
他们的阴谋并没有得逞。
在翰林院,当他们提出林鹤的平戎策是抄袭,立刻遭到了几个学官的反驳。
“刘御风、董西山,你们不要嫉妒贤能。
林探花的《平戎策》是皇叔擢拔,陛下钦点,大家有目共睹。
你等如此恶意弹劾,有几个脑袋够砍。”
“没错,林探花为国家出谋划策,理应得到尊重和支持。
这样做,只会让人觉得你等心胸狭隘。”
刘御风与董西山被说得哑口无言,灰溜溜地退下了翰林院。
林鹤在得知他们的阴谋后,并没有放在心上。
自己的路,还很长,不能被这些小人所影响。
......此时的春风,格外的寒冷。
刘御风,董西山,陷入了沉思,在寒风中凌乱,两人呆呆的看着《平戎策》:“今西戎为患,边患未息,社稷之忧也。
吾观西戎之势,虽强而有隙可乘,大周之境,虽危而有策可御。
故献此《平戎策》,以谋国家之安宁。
夫西戎者,居草原之地,逐水草而居,性剽悍而好战。
其兵强马壮,骑射之术精绝,常以劫掠为生,侵扰我大周边境。
然其内部,部落林立,各怀异心。
大汗耶律虎虽有雄才,然刚愎自用,不得人心。
其下诸部首领,或惧其威,或图其利,皆非一心。
此乃西戎之隙也。
反观大周,地广人众,物阜民丰。
吾朝有忠勇之士,如定国公韩兴祖者,率将士守边,浴血奋战,保我疆土。
又有贤明之君,励精图治,心系百姓。
此乃大周之优势也。
欲平西戎,当以策御之。
其一,分而化之。
遣使入西戎,密结那些对耶律虎不满之部落首领。
许以厚利,诱其叛离。
或助其自立,或使其内斗。
如此,则西戎内部自乱,其力必衰。
古蛮部、北堂部等,皆可图之。
可遣能言善辩之士,深入其地,晓以利害,动之以情。
使其知大周之仁,耶律虎之暴。
则必有响应者。
其二,固边强防。
修缮城池,加固城墙,深挖壕沟,广置鹿角。
增派兵力,严守边关。
选良将,练精兵,使其熟悉骑射之术,以御西戎之骑兵。
且于边境之地,广设烽火台,互通消息。
一旦有警,可迅速驰援。
又可鼓励百姓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发展边疆经济。
使边民安居乐业,为国家守边。
其三,联合诸邦。
大周可与周边诸国及部落结盟,共同抗敌。
北方之北狄,西南之蛮族,皆可联络。
许以利益,共御西戎。
又可加强与西域诸国之贸易往来,以经济之手段,拉拢其心。
使其在西戎与大周之战中,保持中立或倾向于我。
且可借诸国之力,牵制西戎,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其西,用间谍之。
选机智勇敢之士,潜入西戎。
收集情报,了解其军事部署、粮草储备、内部矛盾等情况。
又可散布谣言,离间其君臣,破坏其团结。
或可在其内部制造混乱,使其自相残杀。
如此,则西戎之虚实尽为我知,而我可伺机而动,一举破之。
其五,培养人才。
国家之强盛,在于人才。
大周当重视人才之培养和选拔。
开将官堂,招揽武艺高强,谋略过人之贤才,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培养有识之士。
又可选拔忠勇之士,委以重任,使其为国家效力。
其六,励精图治。
吾朝之君,当以天下为己任,励精图治。
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发展经济,充实国库。
整顿吏治,清除贪官污吏。
使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如此,则国家强盛,民心可用。
在与西戎之战中,必能占据上风。
夫平戎之策,非一朝一夕之功。
需君臣一心,将士用命,百姓支持。
持之以恒,方能成功。
吾愿吾朝之君,能纳此策,以保国家之安宁,百姓之幸福。
吾亦愿吾朝之士,能奋勇当先,为国家之繁荣富强而努力。
则西戎可平,大周可兴。
呜呼!
西戎之患,久矣。
吾辈当以国家为重,以百姓为念,齐心协力,共御外敌。
愿吾之策,能为国家之安定贡献微薄之力。
则吾虽死无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