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八仙庵

关中秘藏 李克景程 2025-08-20 14:31:39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一九***,夏末的西安,晨雾尚未散尽,空气中己弥漫开一股特有的味道——尘土、旧木、铜锈、还有路边小摊刚揭锅的胡辣汤那浓烈辛辣的香气,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八仙庵古玩市场独一无二的气息。

时辰尚早,市场却己人头攒动。

摊位沿街铺开,简陋的木板或塑料布上,陈列着一段段沉默的历史,或真或假,等待着识货或走眼的人。

瓷碗瓦当、字画碑帖、铜佛漆器、钱币邮票…琳琅满目,却也鱼龙混杂。

吆喝声、讨价还价声、熟人间的寒暄笑骂声沸反盈天,活脱脱一幅市井版的“清明上河图”。

刘建军瘦削的身影灵巧地穿梭其间。

他约莫二十出头,穿着洗得发白的的确良衬衫,袖子挽到手肘,露出一截不算粗壮却筋骨结实的小臂。

眼睛不大,却极亮,像鹰隼般扫视着一个个地摊,目光锐利得与他的年纪有些不相称。

他不像那些背着双手、踱着方步的老派藏家,也不像纯粹看热闹的游客,他的姿态更像一个猎人,耐心而精准地搜寻着猎物。

他的目标很明确——麻钱。

古钱币门槛相对较低,流转快,是练眼力、攒本钱的好东西。

“老板,这串‘康熙通宝’咋请?”

他蹲在一个摊前,手指拨弄着一串用红绳系着的铜钱,语气随意,像是闲聊天。

摊主是个眯缝眼的老头,叼着烟袋,含糊道:“小伙子好眼力,这可是宝泉局的好版,一口价,十五块。”

刘建军嘴角微不可察地撇了一下。

他指尖捏起一枚,略一掂量,再用指甲盖极轻地弹了一下边缘,声音沉闷。

又对着光仔细看了看穿口和地章的磨损,心里己然有数。

“老爷子,糊弄生瓜蛋子呢?”

他笑起来,露出两颗虎牙,带着点年轻人的狡黠,“这声儿不对,锈色浮,包浆也是拿醋泡出来的。

宝泉局?

我看是上周的‘工艺品’吧?

三块,我拿回去挂着玩。”

老头被戳穿,也不恼,嘿嘿一笑:“小兄弟是个行家啊,五块,不能再少了。”

刘建军放下钱,作势要走。

老头连忙叫住:“成成成,三块就三块,开个张!”

付了钱,将那串 mostly 是假货的钱币揣进兜里,刘建军的目光继续搜寻。

他知道,那一串里,或许有一两枚稍微有点价值的,需要回去慢慢挑。

这就是沙里淘金的乐趣。

连续看了几个摊,都没什么像样的东西。

要么假得离谱,要么要价高得吓人。

他也不急,耐心地走着看着。

忽然,角落一个不起眼的地摊上,一抹异样的铜光吸引了他的注意。

摊主是个面色愁苦的中年农民,脚边放着个麻袋,像是刚从乡下赶来。

摊子上零零散碎放着些铜钱、帽徽、旧锁之类的小杂项。

刘建军蹲下身,假装漫无目的地翻捡,心脏却微微加速跳动。

他的指尖触碰到一枚边缘有些磨损、但铜质精良、铸工清晰的铜钱。

他不动声色地将它捻起,指腹感受着那独特的、历经岁月沉淀的温润质感。

钱文是清晰的“祺祥重宝”背“宝泉”当十。

祺祥…那是清代最短命的年号之一,铸钱极少,市面上伪品极多。

但这枚…刘建军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激动。

他装作随意地将那枚祺祥和其他几枚普通的乾隆、道光通宝混在一起。

“老板,这几枚咋卖?”

农民抬头看了他一眼,瓮声瓮气地说:“一块钱一枚。”

“贵了贵了,”刘建军摇头,“都是普通货色,品相也一般,五毛吧,这几枚我都要了。”

他指了指混着“祺祥”的那五六枚钱。

农民似乎急着出手,犹豫了一下便点头:“成,给你了。”

刘建军飞快地数出三块钱,生怕对方反悔,抓起那几枚铜钱塞进口袋,转身就走。

首到走出十几米远,拐进一个人少的巷口,他才靠墙停下,感觉手心都有些汗湿。

他小心翼翼地掏出那枚“祺祥重宝”,再次仔细审视。

越看,心里的把握越大。

捡漏了!

而且是个大漏!

这枚钱币的价值,远不止三块,甚至三十块、三百块都不止!

一股巨大的兴奋和成就感瞬间涌遍全身,冲散了清晨的微凉和之前的疲惫。

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对他眼力、胆识和运气的肯定。

市场依旧喧嚣,烟雾缭绕,人声鼎沸。

刘建军捏着那枚小小的铜钱,感觉自己的命运仿佛也从这一刻开始,被这古旧的金属悄然拨动。

他抬头望了望被市场棚顶切割成条状的天空,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渴望和野心。

他嗅着空气中复杂的气味,那里面,有财富的味道,有机会的味道,也有…危险和未知的味道,只是此刻,完全被成功的喜悦掩盖了。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