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寒柴堆里的历史系高材生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腊月的风跟淬了冰似的,顺着柴房破败的窗棂往里灌。

许知微缩在一堆散发着霉味的干草里,牙齿不受控制地打颤,不是因为冷,是因为怕。

她不是这个身体的原主。

三个时辰前,她还是某重点大学历史系的在读研究生许知微,正为了毕业论文里“大胤朝户部亏空案”的一个数据偏差,在图书馆熬夜翻《明史》找参照。

眼睛一涩,再睁眼,就成了这具十三岁的躯壳。

原主也叫许知微,是大胤朝户部侍郎许文安的庶女。

生母早逝,在府里活得不如三等丫鬟,三天前因为打碎了嫡姐许明珠的一支玉簪,被嫡母王氏下令扔进柴房“反省”,冻饿交加,就这么没了。

而许知微脑子里涌入的记忆碎片里,最清晰的一条是——半年后,这位看似清廉的户部侍郎许文安,会被卷进一场惊天贪腐案,满门抄斩。

“老天爷,你玩我呢?”

她低骂一声,声音嘶哑得像被砂纸磨过。

她研究大胤朝史三年,对这场“户部亏空案”了如指掌。

表面是许文安等人挪用军饷,实则是太子与二皇子夺嫡的牺牲品,许家不过是被推出来顶罪的棋子。

原主记忆里,许文安此刻正被一封匿名弹劾信搅得焦头烂额,而那封信里列举的“罪证”,恰好是许知微论文里分析过的、最容易被政敌利用的几个财政漏洞。

“不能坐以待毙。”

许知微咬着冻得发紫的唇,撑着墙站起来。

干草扎得她胳膊生疼,单薄的夹袄根本挡不住寒风,但她眼里己经没了刚醒来时的茫然。

历史系高材生的本能让她迅速梳理现状:第一,必须离开柴房,活下去;第二,提醒许文安避开弹劾信里的陷阱,保住许家,至少暂时保住;第三,得搞点钱,攒够跑路资本——谁知道这历史会不会因为她的到来产生蝴蝶效应,提前崩盘?

正想着,柴房的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一个穿着灰布比甲、梳着双丫髻的小丫鬟探进头来,眼圈红红的,正是原主唯一还算亲近的丫鬟青菱。

“姑娘!

你醒了?”

青菱手里捧着个粗瓷碗,快步跑过来,“我偷偷藏了点热粥,你快喝点暖暖身子。”

粥是白米粥,稀得能照见人影,碗边还缺了个角。

但此刻在许知微眼里,这简首是山珍海味。

她接过碗,指尖触到温热的瓷壁,鼻子忽然一酸——在这个陌生的时代,这点微不足道的温暖,竟成了救命稻草。

“青菱,”许知微喝了两口粥,暖意刚到胃里,就抬头看向小丫鬟,“你能帮我个忙吗?”

青菱用力点头:“姑娘尽管说!”

“你想办法把这个交给老爷,”许知微放下碗,从头上拔下一根铜簪——这是原主身上唯一值钱的东西,“就说……我说有关于弹劾信的破解之法,求他来见我一面。”

青菱脸都白了:“姑娘!

老爷现在正烦着呢,嫡母又盯着,要是被发现……我知道危险。”

许知微握住她的手,这双手跟她一样冻得冰凉,“但你想想,要是老爷倒了,我们这些人,有好下场吗?”

青菱嘴唇哆嗦着,想到嫡母王氏平日里的刻薄,又看了看许知微眼里的笃定,最终咬了咬牙:“我去!”

小丫鬟揣着铜簪,像只受惊的兔子一样跑了。

许知微重新缩回干草堆,心里盘算着说辞。

她不能首接说“我知道未来”,只能用“旁观者清”的口吻,把弹劾信里的逻辑漏洞、政敌可能设下的圈套一一拆解。

许文安是两榜进士出身,不是草包,只要点透关键,他未必看不明白。

柴房外传来脚步声,越来越近,带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威严。

许知微屏住呼吸,看见柴房门被猛地拉开,一个身着藏青色官袍、面容清癯的中年男人站在门口,正是许文安。

他身后跟着两个小厮,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你一个内宅庶女,也敢妄议朝堂事?

谁给你的胆子!”

许知微迎着他的目光,没有像原主那样吓得发抖,反而平静地开口:“父亲,女儿不敢妄议,只是偶然听见账房先生们念叨,说今年江南盐引的数目,比去年多了三成,可入库的银子却只多了一成。”

许文安的脸色倏地变了。

盐引亏空,正是弹劾信里最致命的一条!

“你……”他指着许知微,声音都有些发颤,“你还知道什么?”

寒风卷起许知微额前的碎发,她清晰地看到许文安眼中的震惊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成了。

第一步,活下去的希望,有了。

她缓缓起身,对着许文安深深一揖,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女儿还知道,这不是结束,只是开始。

若父亲信我,或许能保许家一命。”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