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砚捂着发昏的脑袋从草垛上坐起时,耳中先闯进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喊 —— 不是现代都市里汽车鸣笛的喧嚣,是带着粗粝乡音的绝望嘶吼。
“黄巾贼来了!
快跑啊!”
“狗贼抢粮又杀人,家没了!”
林砚猛地睁大眼睛,入目是低矮的土坯房,房梁上挂着风干的玉米棒子,身上盖的粗麻布硬得硌人。
他记得自己前一秒还在图书馆查《后汉书・皇甫嵩传》,为了写黄巾起义的论文熬到后半夜,怎么一睁眼就换了天地?
“后生,还愣着干啥?”
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农冲过来拽他,“张屠户家的小子己经看见贼兵了,十几号人呢,拿着刀枪往村里冲!”
林砚脑子 “嗡” 的一声,指尖掐了把大腿 —— 疼!
不是梦!
他真穿越了,还正好赶上中平元年(184 年)黄巾起义爆发!
作为历史系研究生,他比谁都清楚,这会儿的黄巾乱兵虽多是流民拼凑的乌合之众,但对手无寸铁的村民来说,就是催命的阎王。
他刚穿越成的这个 “外来书生” 身份,手无缚鸡之力,跑肯定跑不过骑兵,藏也没地方藏 —— 村里就那么点大,粮食都囤在晒谷场的草垛里,贼兵一准先抢粮。
“李伯,别慌!”
林砚抓住老农的手腕,语速飞快,“贼兵有多少人?
带没带马?”
李伯被他突然镇定的样子镇住,下意识回话:“就十几个,没马,都是步走的,手里拿着锄头镰刀,还有两把锈铁刀。”
林砚心里一松 —— 还好,不是正规黄巾渠帅的部队,就是附近流民趁乱起哄的散兵。
他立刻拽着李伯往晒谷场跑,沿途大喊:“老少爷们别跑!
听我一句!
贼兵就十几个,没骑马,咱们能守住!”
村民们正慌作一团,有几个年轻后生攥着柴刀想拼命,又被家里老人拉着往后山躲。
林砚的喊声像颗定心丸,却也引来质疑:“你个外乡人懂啥?
那是杀人的贼!”
“我懂怎么让大家活下来!”
林砚跳上晒谷场的石碾子,指着场边的干草堆,“王二哥,你带三个后生,把草堆搬到村口那条土坡下,堆成两堆,中间留丈宽的道!”
又冲旁边筛豆子的妇人喊:“张婶,让女眷们把家里的石灰粉、草木灰都拿出来,装在布袋子里!”
众人愣着不动,李伯急得跺脚:“后生你这是干啥?
给贼兵送柴火吗?”
“是给他们设陷阱!”
林砚扯过一个后生手里的柴刀,在土坡上划出一道浅沟,“贼兵要抢粮,肯定走晒谷场这条路,土坡是必经之地。
咱们把草堆挡在两边,中间的道挖浅坑,坑里埋上尖木头,再撒点石灰粉 —— 他们一踩空,咱们就往下扔草木灰,迷他们眼睛!”
这话一出口,有见识的村民眼睛亮了。
村里的里正拄着拐杖走过来:“你这法子…… 能行吗?”
“行不行,总比坐着等死强!”
林砚扛起一把锄头就往土坡跑,“愿意保家的跟我来!
挖完坑,男人们拿柴刀守在草堆后,女眷们负责扔灰袋,老人们带着孩子去后山山洞躲着,把粮食也扛进去!”
生死关头,没人再犹豫。
年轻后生们跟着林砚往土坡跑,女眷们端着布袋子聚在村口土墙后,老人们则互相搀扶着,把晒谷场的粮食往后山搬。
林砚一边指挥挖坑,一边教大家把削尖的槐树枝倒插在坑里,再用浮土盖好,只留几处浅浅的脚印做记号 —— 这是他在乡村振兴时学的简易陷阱,对付没防备的散兵正好用。
刚布置完,远处就传来杂乱的脚步声。
十几个穿着破烂黄巾的乱兵骂骂咧咧地过来了,领头的是个满脸络腮胡的汉子,手里挥着锈铁刀:“小崽子们,把粮食交出来,饶你们不死!”
林砚示意大家蹲下,自己则躲在草堆后,盯着乱兵的脚。
等领头的络腮胡踏进浅坑范围,他突然大喊:“拉!”
早绑在草堆上的麻绳被后生们猛地拽紧,两堆干草 “哗啦” 一声往中间倒,正好挡住乱兵的退路。
络腮胡没防备,一脚踩空,“哎哟” 一声摔进坑里,小腿被尖木头扎得鲜血首流。
“动手!”
林砚话音刚落,布袋子里的石灰粉、草木灰劈头盖脸往乱兵身上扔。
呛人的粉末瞬间弥漫开来,乱兵们捂着眼嗷嗷首叫,手里的刀枪也掉在了地上。
“砍腿!
别杀人!”
林砚提醒一句,抄起锄头冲上去。
村民们见陷阱管用,也壮起胆子,拿着柴刀、锄头围着乱兵打。
没一会儿,十几个乱兵就被打得鼻青脸肿,要么被绑了手脚,要么抱着头蹲在地上发抖。
络腮胡被拖出坑时,还在不服气地骂:“你们等着,我大哥是张角的人,他会来报仇的!”
林砚蹲在他面前,捡起地上的锈铁刀,用刀背拍了拍他的脸:“张角?
他现在忙着在冀州打仗,没空管你这种抢村民粮食的杂碎。”
他顿了顿,故意提高声音,“不过我倒是可以帮你‘传个信’—— 把你送到涿郡官府,就说你冒充黄巾贼抢劫,你猜官府会怎么处置你?”
东汉末年的官府虽***,但对黄巾贼恨之入骨,抓到了轻则流放,重则砍头。
络腮胡脸色瞬间惨白,再也不敢吭声。
村民们围着被绑的乱兵,又惊又喜。
李伯拉着林砚的手,激动得首哆嗦:“后生,你可真是咱们村的救命恩人啊!
你叫啥名字?
以后就住我家!”
“我叫林砚。”
林砚笑着摆手,目光却望向了涿郡的方向。
他知道,这只是乱世的开始,解决了十几个散兵,还有更大的危机在等着 —— 比如,很快就要在涿郡桃园结义的刘关张,还有即将席卷北方的黄巾主力。
而他手里这一点点 “信息差” 和 “技术”,就是在这乱世里活下去,甚至活得更好的资本。
正想着,村口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
三个骑马的汉子疾驰而来,为首的人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正是刚在涿郡招募乡勇的刘备。
他看到村口绑着的乱兵,又看了看浑身是灰却眼神明亮的林砚,勒住马缰绳,拱手问道:“这位先生,敢问此处可是张家庄?
为何会有黄巾贼在此?”
林砚心里一喜 —— 来了,三国时代的第一个 “机遇”,终于找上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