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云端伸下的毒藤
她下意识地推着车跟上人流,可她的眼睛却死死地盯着那辆渐行渐远的公交车,车身上那行“签约即享实验中学学区名额”的红字,像烧红的烙铁,深深地烙进了她的视网膜。
龙湖国际。
这个名字她听说过。
那是县城近年来最大的房地产项目,位于城郊结合处,据说要打造成一个高档生活区。
可她从未想过,这个遥远而光鲜的名字,会以这样一种石破天惊的方式,与她和女儿的命运产生交集。
学区名额?
签约即享?
这怎么可能?
刘老师和那位家长的话还言犹在耳,“规定是死的”,“户口卡得严”。
一个城郊的新楼盘,凭什么能拿到实验中学的名额?
这一定是骗人的!
是开发商为了卖房子编造的噱头!
周玲的理智在心里大声呐喊,警告她不要相信。
可她的双脚却像不受控制一样,调转了车头,朝着广告牌上标注的售楼处地址骑去。
她的心在胸腔里狂跳,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冰水。
理智告诉她这是个陷阱,可刚刚被打入深渊的绝望,却让她像个溺水的人,哪怕明知眼前飘来的是一根稻草,也要拼尽全力去抓住。
万一是真的呢?
万一这个项目有什么特殊政策呢?
就像刘老师说的,总有例外。
或许,这个例外,就是为那些有钱买新房的人准备的。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如疯长的野草,瞬间占据了她的整个大脑。
她骑得飞快,老旧的自行车发出一连串不堪重负的***。
风从她耳边呼啸而过,吹干了她眼角的泪痕,却吹不散她心中那团越烧越旺的、夹杂着恐惧的希望之火。
龙湖国际的售楼中心离老城区很远,几乎快到县城的边界。
它孤零零地矗立在一片被围起来的巨大工地旁,建筑风格现代而气派,巨大的落地玻璃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门口的喷泉不知疲倦地向上喷涌着水花。
周玲在门口停下车,局促不安地整理了一下自己那件略显土气的碎花连衣裙。
她看着里面衣着光鲜的销售员和看房客,感觉自己与这里的一切都格格不入。
这里太新,太亮,太干净了,干净得让她觉得自己鞋底沾着的、来自老城区的尘土都是一种冒犯。
她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将那张被她捏得有些发皱的奖状和钢笔礼盒一起塞进了布袋里,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那扇沉重的玻璃门。
一股混杂着香氛和新地毯味道的冷气扑面而来,瞬间将门外的燥热隔绝。
一位穿着精致套裙、妆容完美的年轻女孩立刻迎了上来,脸上挂着职业化的甜美笑容:“您好女士,欢迎光临龙湖国际。
请问是一个人看房吗?”
“我……我就是想来……咨询一下。”
周玲紧张得手心冒汗,声音小得像蚊子哼。
“好的,您这边请坐。”
女孩将她引到一套看起来就价格不菲的皮质沙发上,并为她端来一杯散发着柠檬香气的冰水。
很快,一位看起来更资深的男士走了过来。
他约莫三十出头,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身剪裁合体的西装,胸前的铭牌上写着“销售经理 吴天磊”。
“您好,女士,我是这里的销售经理吴天磊。”
他微笑着递上一张名片,然后自然地在周玲对面坐下,“看您面生,是第一次来我们项目吧?
想了解多大面积的户型呢?”
他的态度温和而专业,没有丝毫因为周玲的穿着而流露出轻视,这让周玲的紧张感稍稍缓解了一些。
她攥着那杯冰水,杯壁上的水珠濡湿了她的手指。
“吴经理,你好。”
她定了定神,鼓起勇气,开门见山地问道,“我是在公交车上看到你们的广告,说……说在你们这里买房,就能读实验中学。
这是真的吗?”
吴天磊脸上露出一丝了然的微笑,他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营造出一种分享秘密的亲近感:“周女士,看来您是真正关心孩子教育的家长。
不瞒您说,这正是我们项目最大的优势,也是我们能这么快成为全县焦点的原因。”
“可是……”周玲的眉头紧锁,“实验中学的学区不是早就划定了吗?
只收老城区那几个居委会的户口,我们……我们不是那个范围的。”
“您说得没错。”
吴天从容地点了点头,这个肯定的回答反而让周玲更加困惑。
“按照常规的划分,的确是这样。
但是,”他话锋一转,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常规,是用来给普通项目遵守的。
我们龙湖国际,不是普通项目。”
他站起身,走到一个巨大的沙盘模型前,示意周玲过去。
“周女士,您看,我们项目是县里重点扶持的‘人才引进配套工程’。
县里的想法是,要发展,就要留住人才,要留住人才,光给政策不够,还要解决他们最关心的子女教育问题。
所以,县教育局特批了一部分实验中学的指标,定向给到我们项目的业主。”
“人才引进?”
周玲愣住了,这个词汇离她的生活太遥远了。
“对。”
吴天磊看出了她的疑虑,笑着解释道,“当然,这个‘人才’的定义很宽泛。
对于我们县来说,能有实力购买龙湖国际的业主,本身就是县里想要留住的优质家庭。
所以这个政策,可以说是为我们的业主量身定做的。”
他的解释听起来天衣无缝,将一个学区房的商业噱头,包装成了一个听起来冠冕堂皇的政府工程。
周玲的心跳得更快了,那个被理智压下去的希望,又一次顽强地冒了出来。
“那……这个政策有文件吗?”
她还是不放心地追问了一句,这是她最后的防线。
“当然有。”
吴天磊仿佛早就料到她会这么问。
他转身回到洽谈桌,从一个上了锁的抽屉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文件夹,从中抽出一张纸,郑重地推到周玲面前。
“周女士,您请看。
这是县教育局下发的红头文件复印件。
因为是内部文件,规定不能外传,所以我只能给您看一下。”
周玲的呼吸瞬间凝滞了。
那是一张标准的A4纸,顶头是鲜红的“XX县教育局文件”字样,标题是“关于龙湖国际项目教育配套指标的批复”。
正文内容她看得不是很懂,里面有很多官方术语,但她一眼就看到了“……特批实验中学招生指标三十个,用于该项目业主子女入学……”这几个字。
而在文件的最下方,那个红得发亮的方形公章,和她刚刚在女儿奖状上看到的那个,一模一样。
就是这个章!
那一瞬间,周玲脑子里最后一根名为“怀疑”的弦,应声绷断。
那个方形的红印,在她这样的普通老百姓眼中,代表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是比任何口头承诺都可靠的保证。
它像一颗定心丸,将她所有的不安和忐忑都镇压了下去。
原来是真的!
一切都是真的!
一股巨大的狂喜冲上她的头顶,让她感觉有些眩晕。
她仿佛看到女儿小雅穿着实验中学的校服,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读书写字,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那个被户籍制度无情关闭的大门,现在,被这个从云端伸下的机会,撬开了一道缝。
“周女士?
周女士?”
吴天磊的声音将她从幻想中唤醒。
“哦,哦……”周玲回过神来,脸上是无法掩饰的激动,“吴经理,那……那你们的房子,怎么卖?
最……最便宜的要多少钱?”
吴天磊收回文件,重新锁进抽屉里,脸上的笑容变得更加热切:“我们现在主推的是三期,面积从90平到140平不等。
考虑到您是为了孩子的教育,我推荐这款92平米的小三房,总价不高,功能齐全。”
他在计算器上按下一串数字,然后将屏幕转向周玲。
“这是我们目前的均价,算下来这套总价是78万。
现在我们有活动,首付最低三成,也就是23万4千。”
二十三万西千。
这个数字像一盆冰水,兜头浇下,让周玲瞬间从狂喜中清醒过来。
她的血液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
二十三万……她和丈夫攒了一辈子,再加上他走后厂里给的那些抚恤金,全部家当加起来也不到五万块。
砸开灶台取出的那些银元,最多也就值个万把块。
剩下的十几万,对她来说是一个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
她脸上的血色再次褪去,嘴唇囁嚅着,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那道刚刚为她打开的希望之门,又在现实面前,轰然关闭。
吴天磊是什么人?
他察言观色的本事早己练得炉火纯青。
他看出了周玲的窘迫,却没有表现出任何不耐烦。
他体贴地为周玲续上水,用一种朋友般闲聊的语气说道:“周女士,我跟您说句掏心窝子的话。
为了孩子教育,现在哪个家长不是在拼尽全力?
我有个客户,跟您情况差不多,也是普通工薪家庭,为了凑首付,把他父母在乡下的老房子给卖了。
当时也觉得压力大,可现在孩子顺利上了学,他天天感谢我呢。”
他顿了顿,目光状似无意地扫过窗外,看向周玲停车的方向,轻描淡写地补充了一句:“其实,办法总比困难多。
有时候,一些看起来很珍贵的老物件、老房子,换个角度看,也是一种可以盘活的资产,不是吗?
毕竟,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未来更重要呢?”
他的声音不高,却像一颗石子,精准地投进了周玲的心湖,激起了滔天巨浪。
老房子……盘活资产……孩子的未来……这些词汇,像一根根毒藤,顺着她刚刚燃起的希望,悄无声息地缠绕上了她的心脏,并且越收越紧。
周玲失魂落魄地走出了售楼中心。
她手里紧紧攥着那本印刷精美的宣传册,册子上“龙湖国际”几个大字在阳光下闪着金光。
这本小册子,此刻在她手中,既像一张通往天堂的门票,又像一份签下灵魂的魔鬼契约。
她没有回家,而是推着车,一步一步地,朝着那座承载了她所有记忆的青砖老宅走去。
她的脑子里,反复回响着吴天磊最后那句话。
是啊,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未来更重要呢?
那座在风雨中矗立了近百年的祖宅,第一次在她的眼中,不再仅仅是一个家,而变成了一个可以被估价、被交换的筹码。
那根从云端伸下的毒藤,己经深深地,在她心里扎下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