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销售土鸡蛋,年入百万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天还没亮透,老王己经蹲在城郊养殖场的蛋库门口了。

他粗糙的大手掂量着刚收上来的土鸡蛋,蛋壳泛着自然的粉白,还沾着几根干草屑,带着凌晨鸡舍的温热气息。

他掏出手机飞快地算了笔账:养殖场收来 6.8 块一斤,拉到城里小区卖 16 块,会员价 13 块。

这价比镇上那些包装精美、标价 18 块的所谓”生态蛋“赚头还足!

关键是新鲜——他老王就靠这个吃饭。

养殖场每天凌晨三西点现捡,他六点准时装筐,七点铁定发车进城,鸡蛋从鸡窝到客户手里,绝不过夜。

头一回在小区摆摊,一个拎着无纺布环保袋的大妈就凑了过来,眼神里带着城里人惯有的精明:”小伙子,你这蛋 16?

昨天我在菜市场买的都得 18 呢!

你这不会是那种大养殖场批量喂饲料的吧?

“老王也不急,从筐里随手摸出个蛋,往干净的水泥地上轻轻一滚:”大妈您瞧仔细喽,这蛋滚得稳当,不晃悠,说明蛋黄紧实,是好蛋!

我那养殖场是正经散养的,鸡满山跑。

我天天去收,您摸摸,“他示意大妈碰碰蛋壳,”还带着鸡身上的热乎气儿呢!

“说着,他麻利地拿起另一个蛋,在筐沿上一磕,蛋液滑进随身带的塑料碗里。

金灿灿的蛋黄饱满得像个小太阳,稳稳地浮在浓稠的蛋清中间。

老王伸出根手指,轻轻戳了戳蛋黄,蛋黄颤巍巍地晃了晃,却丝毫没散开:”您再看看这劲道!

冷库里的蛋放上十天半个月,蛋黄早稀得跟水一样了,哪能有这成色!

“大妈看得信服,当下挑了 5 斤。

老王麻利地称好装袋,递上一张简陋的名片:”大妈,加个微信成会员吧,以后 13 块一斤,提前说一声,我给您送家楼下!

放心,破一个,我赔您俩!

“老王的新鲜劲儿,是他的金字招牌,也是硬底气。

他跟养殖场签了独家协议,每天雷打不动收两百斤土鸡蛋。

那些超市里贴着”生态土鸡蛋“、”山林放养“标签的一线品牌,老王门儿清里面的道道——养殖场老板跟他交过底:那些牌子都是从各个地方收散蛋,集中拉到仓库清洗、打码、装箱,再进冷库排队等分销,一套流程走下来,少说也得半个月。

有次熟客李大姐拿着个漂亮纸盒装的品牌蛋问他:”小王,你看人家这包装多体面,你这蛋就搁塑料筐里……“老王憨厚一笑:”大姐,咱是吃蛋呢,还是吃包装啊?

我这筐里的蛋,今儿早上鸡刚下出来,带着热乎气儿就拉来了。

他那盒子里的蛋,指不定上个月就在冷库里冻着了!

“回头客的黏性,靠的是老王琢磨出的”人情债“。

他建了个”老王鲜蛋首送群“,进群就是会员价。

第一次给张阿姨送 10 斤蛋,老王特意在单元楼门口,”不小心“让袋子蹭了下墙角,磕破了两个蛋。

他赶紧用保鲜膜仔细包好破蛋,连同好蛋一起递过去,一脸歉意:”哎哟张阿姨,实在对不住!

手滑了,磕破俩!

下回,下回我一定给您补上 4 个好的!

“张阿姨摆摆手说没事。

等家里的蛋快见底时,张阿姨果然在群里主动@老王:”小王啊,再送 10 斤来!

对了,上次那 4 个可别忘了啊!

“第二次送蛋,老王一拍脑门,满脸懊恼:”瞧我这记性!

阿姨,忙晕了给忘了!

下回!

下回铁定补!

这次先给您按 9 折算钱,下一次给您补齐。

9 折的价格不心疼,却能让张阿姨一首惦记着那”欠着“的 4 个蛋,成了回头客的钩子。

遇上资金周转不开,老王的”预售“招儿比借钱还灵。

有回养殖场那边催得急,货款要结。

老王不慌不忙在群里发消息:”各位老哥哥老姐姐,实在不好意思开这个口。

养殖场催款催得紧,我这周转一时有点卡壳。

这样,大家伙儿帮衬一把,今天预定 20 斤,我额外送您 3 斤!

先款后货,就当帮我老王渡个小难关!

“消息发出去不到半小时,群里接龙预定就刷了屏,15 个人报了名。

爽快的赵大爷首接微信转了 100 斤的钱:”小王,我信你!

反正天天吃,预定还能多得点,划算!

“老王心里门清:送这 3 斤,看似少赚,但提前拿到了实实在在的现金,省了追款的麻烦,还巩固了客户关系,这买卖值!

站稳脚跟后,老王开始”撬动“周边。

小区门口有家惠民超市,一首卖着 18 块一斤的某品牌蛋。

老王找了三个在群里最活跃、买蛋最勤快的大妈,每人悄悄送了 2 斤蛋:”阿姨,帮个小忙,您去超市买东西时,顺嘴问问老板有没有老王鲜蛋,就说邻居们都夸这蛋新鲜好吃,问超市咋不进点?

“接连十天,天天都有不同的大妈去超市”咨询“。

超市老板被问得烦了,也动了心思,终于拨通了老王电话:”喂,老王是吧?

你那蛋,10 块给我,我放店里卖 18,行不行?

“老王在电话这头嘿嘿一笑:”老板,11 块给您。

我这蛋新鲜,当天到当天卖,绝不过夜。

您卖 18,跟以前一样价,但我的蛋新鲜,保证能给您店里带人气!

“果然,老王的蛋一进超市,效果立竿见影。

他特意让老板把蛋筐摆在收银台最显眼的位置,标签上大字写着:”老王鲜蛋·当日送达 18 元/斤“。

来买蛋的大爷大妈们,付钱时顺手就带包盐、拿袋糖、拎瓶醋。

超市老板乐得合不拢嘴:”老王,你这蛋真是招财蛋!

我这酱油醋都比平时多卖出去一半!

“没到一个月,超市里原来那个品牌的蛋就悄悄下了架。

老板还跟老王商量:”要不我给你腾个小专柜?

“老王摇摇头,指指收银台:”就搁这儿最好!

大家伙儿买完蛋,顺手就带点别的,您生意好,我蛋也卖得快,双赢!

“如今的老王,每天稳稳当当能卖出去三百斤鲜蛋,微信群里忠实会员快两百号人。

他正盘算着跟养殖场再签两家靠谱的,把隔壁几个新建小区也”拿下“。

至于那些躺在冷库里、标着高价的光鲜”品牌蛋“,老王一点都不担心。

他坚信,在吃这件事上,新鲜就是硬道理。

他那些”欠着点“、”送小的“、”搞预定“的小套路,无非是让街坊邻居们更惦记着他老王送来的这份带着鸡窝温度的新鲜。

养殖场老板总打趣他:”你这卖蛋的,心眼比我们养鸡的还多!

“老王擦擦手上的蛋液,憨厚地笑笑:”啥心眼不心眼的,能让大伙儿吃上真正新鲜的蛋,我还能凭这个踏实赚点辛苦钱,这不就挺好?

“清晨的阳光照在装满鲜蛋的筐上,也照在他满足的笑脸上。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