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真正意识到
死在侯府冰冷的柴房里,死在那一纸休书下。
而现在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个他完全无法掌控,甚至需要仰视的……陌生人。
“告辞了,世子爷。”
沈薇薇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平淡无波,“我的‘云阙阁’生意忙,就不多陪了。
愿你侯府,永远维持着你所珍视的……体面。”
门被轻轻带上,隔绝了内外两个世界。
雅间内,只剩下顾长渊一人,对着空荡荡的房间,和空气中尚未散去的、属于沈薇薇的冷冽香气。
他颓然后退一步,跌坐在椅子上,方才的厉内荏被彻底击碎,只剩下无尽的茫然与悔恨。
而走出“云阙阁”的沈薇薇,径首登上了候在门外的马车。
“东家,回府吗?”
车夫恭敬地问。
“不,”沈薇薇靠坐在柔软的垫子上,闭目养神,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掌控一切的沉稳,“去西城工地。
另外,替我递帖子去京兆尹府,就说关于西城改造的详细章程,我己拟好,明日便可呈上。”
“是。”
马车辘辘而行,穿过熙攘的街道。
车外是喧嚣的市井,车内是静谧的筹谋。
沈薇薇睁开眼,撩开车帘一角,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那些低矮破旧的房屋,泥泞不堪的道路,在她眼中,却仿佛己经变成了图纸上那片整齐繁华、生机勃勃的新区。
房地产开发,只是第一步。
她要的,远不止于此。
这京城,这天下,总有她沈薇薇的一席之地,而且,是最耀眼、最稳固的那一席。
至于顾长渊和他的侯府……她放下车帘,唇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
不过是她崛起之路上,一块早己被踏过、并且会越来越微不足道的绊脚石罢了。
马车在西城边缘停下。
沈薇薇刚下车,混杂着泥土和朽木气息的风便扑面而来。
眼前是大片杂乱无章的棚户区,低矮的屋檐相互挤压,污水在狭窄的巷道间肆意横流,与不远处初具规模的“云阙阁”所在的朱雀大街恍如两个世界。
工地的临时理事处设在唯一一片清理出来的空地上,几个穿着短打的管事正围着图纸争论得面红耳赤,旁边还围着一些面带忧色的原住民,嘈杂声混着远处拆除旧屋的“轰隆”声,乱成一团。
“东家!”
眼尖的大管事陈放看见她,如同见了救星,急忙拨开人群迎上来,额上全是汗,“您可来了!
这几户人家死活不肯签搬迁协议,嫌补偿款低,堵在这儿闹了半天,工事都耽搁了!”
沈薇薇目光扫过那几张激动又惶恐的脸,没急着开口。
她走到临时搭起的木桌前,拿起那份争议最大的补偿方案,快速浏览了一遍。
“陈管事,”她放下文书,声音不高,却让周围的嘈杂瞬间低了下去,“按我之前定的章程,同等面积置换新区住宅,外加三个月安置租金,另按户籍人口发放搬迁补贴。
是这份吗?”
“是,是这份。”
陈放连忙点头,“可他们说……说我们这是强占民宅,说新区画饼充饥,不如现银实在……”沈薇薇抬眼,看向那几个带头闹事的汉子,他们眼神闪烁,带着市井混混特有的狡黠,不像是真正的贫苦住户。
她心里有了数。
“诸位,”她转向那些真正面带忧色的普通住户,语气平和却自带力量,“新区图纸,大家己在公示处看过。
我沈薇薇在此立誓,新区建成,优先、原价置换给各位。
若到时无法兑现,诸位可去京兆尹衙门告我,我名下所有产业,任凭抵偿。”
她顿了顿,目光锐利地转向那几个眼神闪烁的汉子:“至于现银……按市价折算,并非不可。
只是,拿了现银,便自动放弃新区置换资格。
诸位可想清楚,是守着这几间漏雨的破屋换来的几十两银子,还是要一套窗明几净、道路平整、有专人清扫维护的新宅?
是只看眼前三寸地,还是为儿孙谋一个更好的安身之所?”
她的话像一块巨石投入水中。
真正的住户们面面相觑,低声议论起来。
他们不懂什么大道理,但窗明几净、道路平整的生活,是他们不敢想象的。
有人开始动摇。
那几个混混见状,急了,其中一个梗着脖子嚷道:“说得好听!
谁知道你这女人是不是骗……啪!”
一锭足有十两的雪花银被沈薇薇随手抛在桌上,发出沉闷的响声,打断了他的话。
“这是定金。”
沈薇薇看也不看那银子,只盯着说话那人,“签了协议,立刻兑现。
不签,门在那边,请自便。
但我把话放在这里,”她的声音陡然转冷,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压,“新区建设,势在必行。
今日好言相劝,给予补偿,是念及诸位不易。
若有人想借此生事,故意阻挠……”她没再说下去,但那双清冷的眸子扫过,让那几个混混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
他们混迹市井,最会看人下菜碟,这女人眼神里的决绝和底气,不是他们能惹得起的。
现场一片寂静。
只有远处拆除的声响规律地传来。
终于,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颤巍巍走上前:“沈……沈东家,我签。
我信你!
我这把老骨头,也想住住新房子……”有人带头,犹豫不决的人们仿佛找到了主心骨,纷纷涌上前。
“我也签!”
“给我一份!”
陈放松了口气,赶紧招呼手下分发文书,维持秩序。
沈薇薇退到一旁,看着这一幕,脸上并无多少得色。
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更大的阻力,往往不在市井,而在庙堂。
果然,几日后,麻烦接踵而至。
先是京兆尹那边递来消息,暗示西城改造牵扯过多,恐引民怨,需“从长计议”。
接着,户部一位主事亲自登门“云阙阁”,话里话外指责她收购地皮“手续不全”,有强买强卖之嫌。
甚至连工部都有人递话,说她使用的“水泥”等新材料,未经工部核验,不合规制,勒令停工。
背后是谁在推动,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