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危机深夜十一点的写字楼,大部分办公室都黑着灯,只有林明远这间还亮着。
空调呼呼吹着冷风,把空气里的咖啡味吹得四处飘——桌上那个白色马克杯早就空了,
杯底还沾着一圈褐色的印子,是他今晚喝的第三杯速溶咖啡。林明远盯着电脑屏幕,
上面的数字跳得人心慌。左边是本月的业绩报表,红色的负数像扎眼的针;右边是客户名单,
划掉的名字一个接一个。他是这家设计公司的合伙人,
从五年前跟朋友挤在十平米的小工作室开始,没日没夜地画图、跑客户,
才把公司做到现在的规模。可这半年,像是老天爷跟他作对,大客户一个接一个要解约,
团队里的人也没了心气,连最有干劲的设计师小李,
昨天都私下问他“公司会不会撑不下去”。“林总……”门被轻轻推开,助理小张探进头来,
手里攥着个文件夹,指节都泛白了。他才刚毕业一年,没见过这么紧张的阵仗,
说话都有点结巴,“王总那边又来电话了,
说……说要是明天还看不到让他们满意的设计方案,就彻底终止合作。”林明远闭了闭眼,
抬手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王总这是第三个要解约的大客户了。前两个走的时候,
他还能强撑着跟对方谈条件,可现在,他连争辩的力气都快没了。他想起上周跟王总吃饭,
对方还拍着他的肩说“明远,咱们合作这么久,我信你”,怎么才几天就变了卦?“知道了,
你先去休息吧,方案我再看看。”林明远的声音有点哑,他挥了挥手,
没敢看小张的眼睛——他知道自己现在的样子肯定很难看,眼底的血丝藏都藏不住。
小张走后,办公室又安静下来,只剩下电脑风扇的嗡嗡声。林明远靠在椅背上,
突然想起下午妻子陈静打的那个电话。当时他正跟客户吵架,没耐心听,
只模糊听见陈静带着哭腔说“小宇又在学校打架了,老师让你明天去一趟”,他烦得不行,
吼了句“知道了,忙着呢”就挂了。现在冷静下来,他心里咯噔一下。
小宇这是本学期第三次被请家长了。上一次是因为抢同学的玩具,
上上次是因为别人说他画画不好看。他记得自己当时还发了火,把小宇的画册扔在地上,
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就不能让我省点心”。可小宇当时低着头,没哭也没说话,
现在想想,那眼神里全是委屈。林明远掏出手机,翻出父亲临终前的照片。
照片里的父亲躺在病床上,瘦得只剩骨头,却还拉着他的手说:“明远,爸知道你想干大事,
可无论事业多成功,别忘了教育好下一代才是根本。家里的根要是断了,赚再多钱也没用。
”当时他只觉得父亲思想老套,都什么年代了,还讲“根”不“根”的。可现在,
小宇那句没说出口的委屈,还有公司里散掉的人心,像两根绳子捆着他,让他喘不过气。
他突然觉得,自己好像真的把“根”丢了。快十二点的时候,林明远关了电脑。回家的路上,
出租车里的收音机放着老歌,他看着窗外掠过的路灯,心里空落落的。推开家门,
客厅的灯还亮着,气氛沉得像灌了铅。陈***在沙发上,手里攥着纸巾,眼睛红红的,
茶几上摆着老师发来的微信,上面写着“小宇跟同学打架,把对方的胳膊抓伤了,
家长很生气”。小宇则梗着脖子站在一旁,校服外套上还沾着灰尘,嘴角有点肿,
显然也没占到便宜。“这次又为什么打架?”林明远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平和些,
可语气里还是带着不易察觉的疲惫。小宇没看他,头扭向一边,
声音却带着哭腔:“他们笑我是没家教的野孩子!说我爸爸从来不去开家长会,说我没人管!
”这句话像一把刀,直接扎进林明远的心里。他愣在原地,看着儿子泛红的眼睛,
突然想起自己已经快半年没参加过小宇的家长会了,上次答应带他去游乐园,
也因为加班爽了约。小宇问他“爸爸,什么是家教”,他当时正忙着改方案,
随口说了句“别问这些没用的,好好学习就行”。原来,在儿子心里,
自己竟是个“不管他”的爸爸。林明远鼻子一酸,想说点什么,却发现喉咙像被堵住了,
一个字也说不出来。02 转机周六早上,林明远没像往常一样去公司,
而是定了七点的闹钟。他起床的时候,小宇还没醒,陈静正在厨房做早餐,看到他出来,
惊讶地问:“今天不加班?”“不去了,”林明远走过去,帮她把盘子摆好,
“我想带小宇回老家看看爷爷。”陈静愣了愣,随即眼睛亮了:“这主意好!你爸走后,
小宇就没怎么见过爷爷,祖孙俩也该亲近亲近。”等小宇起床,听说要去太爷爷家,
先是皱了皱眉:“太爷爷家连电视都没有,不好玩。”但看到林明远难得的笑脸,
还是点了点头:“那好吧,不过你不许半路又去公司。”“保证不去。
”林明远揉了揉儿子的头,心里一阵愧疚——原来儿子早就习惯了他随时加班的日子。
回老家的路要走两个小时,一开始小宇还闷闷不乐地玩手机,后来看到车窗外的稻田,
眼睛亮了起来:“爸爸,那是麦子吗?”“那是水稻,等成熟了就会变成咱们吃的大米。
”林明远耐心地跟他解释,这是他第一次这么认真地回答儿子的问题。小宇听得入迷,
又问了好多关于农村的事,从路边的野花到田里的稻草人,叽叽喳喳的,像只小麻雀。
到了老宅的时候,已经快中午了。祖父正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摘青菜,
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土布褂子,头发全白了,却精神矍铄。看到他们来,
祖父赶紧放下手里的菜,站起来拉着小宇的手:“我的乖曾孙,可算来看太爷爷了!
”小宇有点害羞,躲在林明远身后,偷偷打量着老宅。院子里种着几棵果树,
墙上爬满了牵牛花,跟城里的高楼大厦完全不一样。“太爷爷,你家的院子真好看。
”小宇小声说。“喜欢就多住几天,太爷爷给你摘桃子吃。”祖父笑得眼睛都眯了。
中午的饭很简单,一盘炒青菜、一盘土鸡蛋、一碗西红柿蛋汤,都是祖父自己种的。
小宇一开始还嫌没肉,尝了一口青菜后,眼睛亮了:“太爷爷,这菜比超市买的甜!
”“那当然,这是太爷爷每天浇水种的,没打农药,干净。”祖父给小宇夹了一筷子鸡蛋,
“多吃点,补营养。”晚饭过后,天渐渐黑了。祖父从里屋拿出一个木匣子,
匣子是红松木做的,上面有几道浅浅的刻痕,看起来有些年头了。“这是咱们林家的传家宝。
”祖父打开匣子,里面放着一本泛黄的手抄本,纸页都脆了,边角也卷了起来,
上面是用毛笔写的字,有些地方已经褪色,却依旧能看出笔锋的有力。“这是家训,
是你太爷爷的爸爸,也就是我的爷爷,亲手抄给我的。”祖父小心翼翼地把本子拿出来,
翻到第一页,“你曾祖父年轻的时候,家里穷,靠种地和读书糊口,后来去城里经商,
临走前把这本家训交给我,说‘林家的人,不管走到哪,都不能忘了这些道理’。
”林明远凑过去看,上面写着“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
这是他第一次认真看家训,以前父亲让他看,他总觉得是老掉牙的东西,没心思读。
可现在看着这些字,想起自己最近的困境,心里竟有了点不一样的感觉。“太爷爷,
这些都是老古董了,现在还有用吗?”小宇趴在桌子上,指着本子上的字问,
“现在谁还种地啊,也不用那么节俭吧?”祖父没生气,反而笑了,他摸了摸小宇的头,
讲起了曾祖父的故事:“你曾祖父当年去城里经商,开了个小布店。有一次,
一个客户买了布,付了双倍的钱,走的时候忘了拿找零。
当时店里的伙计说‘反正他也不知道,咱们自己留着吧’,可你曾祖父不答应,
拿着钱追了客户两条街,把钱还了回去。”“后来呢?”小宇听得入了迷。“后来啊,
那个客户特别感动,把自己的朋友都介绍到布店来,你曾祖父的生意就慢慢好起来了。
”祖父顿了顿,看着林明远,“他常说,立身处世,品德比能力更重要。能力再强,
要是没了良心,走不远的。”林明远心里一震,曾祖父的话像一盏灯,
突然照亮了他心里的迷雾。他想起公司最近的问题,不就是因为自己太急着赚钱,
忽略了项目质量,才丢了客户吗?他以前总觉得“品德”“家训”这些东西太虚,
现在才明白,这些才是最实在的根基。那天晚上,林明远在老宅的小床上辗转难眠。
他看着窗外的月亮,心里做了个决定:要把家训捡起来,不仅要治家,还要用它来治公司。
03 实践回到城里的第一天,林明远就做了个改变——把下午的会议提前到两点,
保证五点半准时下班。走出公司的时候,同事们都惊讶地看着他,
小李还跟他开玩笑:“林总,您今天不加班,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林明远笑了笑:“以后都尽量早点回,家里还有事。”到家的时候,陈静正在厨房做饭,
听到开门声,探出头来:“这么早?”“嗯,以后争取每天都这么早。”林明远走过去,
从背后抱住妻子,“以前辛苦你了,以后家里的事,我多分担点。
”陈静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她拍了拍林明远的手:“你能这么想,我就满足了。
”晚饭的时候,餐桌上终于有了久违的笑声。林明远问小宇:“今天在学校有没有好玩的事?
”小宇想了想,说:“我们班新来了个转学生,他画画特别好,还教我画了小鸟。
”“那你明天把画带回来给爸爸看看好不好?”林明远笑着说。小宇眼睛一亮:“真的?
你不会又像上次一样,看都不看就去打电话吧?”林明远心里一紧,赶紧说:“不会,
爸爸这次一定认真看,还要给你点评。”从那以后,林明远每天都准时回家陪家人吃饭,
周末也不再加班,而是带小宇去图书馆或者郊游。第一次去图书馆的时候,
小宇还吵着要看漫画,林明远没反对,而是拿了一本图文版的《弟子规》,坐在他旁边看。
“爸爸,你看的是什么呀?”小宇好奇地凑过来。“这是跟咱们家训差不多的书,
里面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林明远指着书上的“父母呼,应勿缓”,“你看,这就是说,
爸爸妈妈叫你的时候,要赶紧答应,不能慢吞吞的,就像上次妈妈叫你吃饭,你半天不动,
是不是不对?”小宇低下头,小声说:“知道了,我以后不这样了。”“爸爸也有错,
”林明远摸了摸他的头,“以前爸爸总忙着工作,没好好陪你,以后咱们一起改,好不好?
”小宇用力点头:“好!”在公司里,林明远也开始改变管理方式。以前开会,
他只盯着业绩报表,哪个团队没完成任务,他就劈头盖脸地骂;现在开会,
他会先问大家“最近有没有遇到困难”。有一次,设计师小李红着眼圈说:“林总,
我妈最近生病住院了,我得去医院照顾她,手上的项目可能要拖几天。”要是以前,
林明远肯定会不高兴,可现在他却笑着说:“没事,项目我让小张帮你分担一部分,
你先把家里的事处理好,别担心工作。”小李愣了愣,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谢谢林总,
我以后一定好好干!”还有员工担心这样会影响业绩,老张就私下找林明远:“林总,
咱们现在正是关键时候,要是不抓业绩,客户该跑光了。”林明远把大家叫到会议室,
拿出从老家带回来的家训手抄本,复印了几份贴在墙上:“以前我总想着赚钱,
忘了做事先做人的道理。咱们公司能走到今天,靠的不是投机取巧,是客户对咱们的信任。
现在咱们把项目做好,把人做好,客户自然会来,不急。”他顿了顿,
看着大家:“做事如做人,根基要正。根基歪了,房子再高也会塌。咱们先把根基扎稳,
以后才能走得远。”大家听了,都点了点头。虽然一开始业绩没什么起色,
但团队的气氛却慢慢好了起来,以前下班就走的员工,
现在会主动留下来帮同事做项目;以前开会没人说话,现在大家都会主动提建议。
变化是缓慢的,小宇还是会偶尔闯祸,比如把同学的橡皮弄丢了,
或者上课开小差;公司的业绩也没有立即好转,还是会有客户拒绝他们的方案。
但林明远却觉得心里踏实多了,不再像以前那样焦虑。有一天晚上,小宇洗完澡,
爬到林明远的床上,好奇地问:“爸爸,你现在为什么不那么忙了?以前你总是在打电话,
要么就是对着电脑,都不跟我说话。”林明远放下手里的书,把儿子搂在怀里,
拿出家训手抄本:“因为爸爸明白了,有些东西比工作更重要,比如你和妈妈,
比如咱们家的规矩。想不想听听咱们祖先的智慧?爸爸给你讲太爷爷的故事。
”小宇靠在林明远的怀里,认真地点了点头。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
落在父子俩和那本泛黄的家训上,温馨又安静。04 考验半年很快就过去了。
在林明远的坚持下,公司的情况慢慢有了好转,虽然没赚大钱,但至少稳住了客户,
团队也越来越有干劲。就在这时,一个天大的机会砸了过来——一家国际公司主动联系他们,
想合作一个大型设计项目,利润比他们半年的业绩还高。整个公司都沸腾了,
大家都觉得这是公司翻身的好机会。可等到谈细节的时候,林明远却犯了难。
对方的代表是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他拿出一份材料样品,笑着说:“林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