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先给皇后整包薯片
辣意瞬间窜上舌尖,她眼睛一亮,又咬了一大口,脸颊泛起可爱的红晕:“这、这味道好生奇特!
又辣又鲜,比蜀地的椒酱还够味!”
见她喜欢,李诗诗松了口气,把整包都递过去:“皇后若是喜欢,便拿去尝尝。”
长孙皇后接过来,却没再吃,反而蹙眉道:“陛下,仙人赐物固然稀奇,但此事若是传出去,恐遭非议。”
她顿了顿,轻声道,“臣妾替陛下收好便是,莫要让外人知晓。”
李诗诗心里一暖。
这皇后不仅不迂腐,还处处为他着想。
他点点头:“还是皇后想得周到。”
长孙皇后又说了几句家常,无非是叮嘱他注意身体,别太劳累。
临走前,她看着案几上那本《唐朝律法大全》,好奇地问:“陛下看的这是什么书?
字迹倒有些奇怪。”
李诗诗心头一跳,含糊道:“哦,这是朕让翰林院新抄的律法,换了种字体,看着清楚些。”
长孙皇后没再多问,笑着行了个礼,带着那包辣条离开了。
殿内重新安静下来,李诗诗拿起律法书,却没了心思看。
他调出系统面板,目光落在“可兑换物品”那一栏,手指停在“精盐提炼设备及技术”上。
名称:精盐提炼简易设备(含手册);兑换所需:500国运值。
备注:可将粗盐提纯为雪白精盐,去除杂质与苦味。
刚才魏征提到盐价被哄抬,百姓吃不起盐。
若是能造出精盐,既改善民生,又能打击士族的盐垄断,还能赚国运值……一举三得!
李诗诗眼中闪过精光,毫不犹豫地点击了“兑换”。
一阵轻微的眩晕后,案几底下多了一个半尺见方的木箱,里面装着几个亮晶晶的金属器械,还有一本图文并茂的手册。
他拿起一块亮晶晶的金属片,入手冰凉,是不锈钢!
“系统,你可真是个宝藏。”
李诗诗嘴角勾起一抹笑。
长孙皇后走后,李诗诗把那箱精盐提炼设备塞进御书房的暗格——这暗格还是他刚才翻李世民记忆碎片时偶然发现的,据说当年玄武门之变的密信就藏过这儿。
他拍了拍手上的灰,心里盘算着:提炼精盐这事儿,得找个靠谱的人来办,还得编个合情合理的由头,总不能天天拿“仙人托梦”说事儿。
正琢磨着,肚子不合时宜地“咕噜”叫了一声。
御膳房的早膳是小米粥配腌菜,他这现代胃早就扛不住了。
眼睛扫过系统面板,目光落在“零食区”另一款宝贝上。
名称:黄瓜味薯片(家庭装);兑换所需:15国运值;备注:酥脆清爽,解腻神器。
“就它了。”
李诗诗果断兑换。
一包鼓鼓囊囊的薯片出现在手中,绿色包装印着卡通黄瓜,跟这古色古香的御书房格格不入,却看得他食指大动。
撕开包装袋,“咔嚓”一声轻响,一股清新的黄瓜味弥漫开来。
他捏起一片塞进嘴里,薄脆的口感带着恰到好处的咸香,比刚才的辣条更合此刻的胃口。
正吃得欢,门外又传来脚步声,这次他学乖了,手疾眼快把薯片藏进宽大的龙袍袖子里。
“陛下,该进午膳了。”
进来的是长孙皇后身边的贴身宫女,名叫云袖,手里捧着食盒,“娘娘说陛下上午朝会辛苦,特意让小厨房炖了乌鸡汤。”
李诗诗看着食盒里的几样菜:清蒸鲈鱼、水煮时蔬、一碗白米饭,还有一小盅乌鸡汤,卖相精致,却实在清淡。
他摆摆手:“放这儿吧,朕等会儿再吃。”
云袖放下食盒正要退下,忽然回头看了他一眼,眼神带着点好奇:“陛下,方才奴婢好像闻到一股……很特别的香味?”
李诗诗心里咯噔一下,这鼻子也太灵了。
他干咳两声:“哦,许是朕案头这盆兰花开了,你闻错了。”
云袖半信半疑地走了。
李诗诗松了口气,从袖子里摸出薯片,刚想再吃两片,忽然想起长孙皇后。
早上那包辣条她吃得欢喜,这薯片清爽不辣,她应该也会喜欢。
他揣着薯片,往长孙皇后的立政殿走去。
立政殿里,长孙皇后正陪着几位皇子公主读书。
长子李承乾年方八岁,穿着青色圆领袍,正皱着眉看《论语》;次女李丽质才六岁,梳着双丫髻,手里拿着支毛笔,在纸上画小人儿,画得歪歪扭扭。
“父皇!”
李丽质眼尖,先看到了他,丢下笔就扑过来。
李诗诗弯腰把她抱起来,小姑娘身上带着淡淡的奶香味。
“画什么呢?
让父皇看看。”
他拿起那张纸,上面画着三个小人,一个戴帽子的(大概是他),一个穿裙子的(长孙皇后),还有个小不点(想必是她自己),旁边歪歪扭扭写着“家”字。
“画得真好。”
李诗诗真心夸道。
他前世一门心思搞事业,三十多了还没成家,这会儿抱着软乎乎的小姑娘,心里竟有些异样的暖意。
李承乾也放下书,规规矩矩行礼:“父皇。”
“嗯,书看得怎么样了?”
李诗诗把李丽质放下,摸了摸李承乾的头。
这孩子就是未来那个谋反的太子,李诗诗心里叹了口气,暗下决心:有他在,绝不能让历史重演。
长孙皇后起身行礼:“陛下怎么过来了?”
“过来看看你们。”
李诗诗冲她眨了眨眼,悄悄把薯片塞到她手里,“给,新得的好东西。”
长孙皇后指尖触到包装袋,愣了一下,趁孩子们不注意,悄悄塞进袖中,脸上泛起笑意:“谢陛下。”
“皇后,朕有件事想跟你商量。”
李诗诗示意宫女带孩子们去偏殿玩,待殿内只剩他们两人,才正色道,“方才朝会,魏征提了盐价的事,你也知道,如今百姓吃的盐,又苦又涩,还带着沙子,士族们却借着盐价盘剥百姓。”
长孙皇后点头:“臣妾也听宫人说过,有农户为了买一小袋盐,要卖掉半亩口粮田。”
她叹了口气,“只是盐铁向来由士族把持,想动他们,怕是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