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初次请安,稚子心声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从寝殿到立政殿的路不算短,小承乾跟在引路宦官身后,慢悠悠地走着。

宫道宽阔,两旁朱红宫墙高耸,琉璃瓦在晨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偶尔有宫人经过,见到他便恭敬地退至道旁行礼,口称“太子殿下”。

这就是大唐皇宫啊。

小承乾一边走,一边好奇地打量着西周。

与后世故宫的庄严肃穆不同,此时的皇宫虽也恢宏,却处处透着生机。

廊下挂着几只鸟笼,画眉鸟清脆的鸣叫声此起彼伏;几个小宫女正在修剪花木,见他经过,慌忙跪拜,却掩不住眼中的好奇与羞涩。

“这才像是人住的地方嘛。”

小承乾在心里嘀咕。

他那个时代的故宫,早己成为供人参观的景点,少了这份鲜活的生活气息。

转过几道回廊,立政殿的轮廓渐渐清晰。

那是母后长孙皇后的居所,也是父皇李世民下朝后常去的地方。

小承乾的脚步不自觉地放慢了些。

要见到那位千古一帝了。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回忆着历史上关于李世民的记载:雄才大略,从谏如流,却也经历过玄武门之变的血腥...而如今,这个人将是他的父亲。

“殿下,到了。”

引路的宦官轻声提醒,打断了他的思绪。

立政殿外,几名宫女和内侍垂手侍立。

见太子到来,有人欲入内通报,却被小承乾摆手制止了。

“我自己进去便是。”

他理了理衣冠,试图平复有些加快的心跳。

殿门缓缓开启,阳光斜斜地照入室内。

小承乾迈过门槛,一眼就看见了端坐在主位上的那对夫妇。

李世民身着常服,不似画像中那般威严,眉宇间却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度。

他正在翻阅手中的奏折,听到动静抬起头来,目光如电,瞬间落在小承乾身上。

那一瞥,小承乾几乎能感觉到实质性的压力。

这就是帝王之威吗?

他心中微凛,却强自镇定,目光转向旁边的长孙皇后。

与想象中母仪天下的皇后形象不同,长孙氏今日只着一袭淡青色常服,未施粉黛,却自有一股温婉端庄的气质。

她正低头绣着什么,见儿子进来,眼中立刻漾开温柔的笑意。

“乾儿来了。”

她放下手中的绣活,声音柔和。

小承乾依着记忆中的礼仪,恭恭敬敬地行礼:“儿臣给父皇、母后请安。”

“起来吧。”

李世民放下奏折,打量着他,“听说你昨日身体不适,今日可好些了?”

“谢父皇关心,己经好多了。”

小承乾起身,垂手站立。

八岁孩童的身高,让他不得不仰头才能与父亲对视。

李世民点了点头:“既然好了,明日的课业便不可再耽搁。

朕前日吩咐你背诵的《论语·为政篇》,可还记得?”

来了,课业考校。

小承乾心中暗叫不好,他虽有李承乾的记忆,但那些经文对他来说还是太过陌生。

正斟酌着该如何回答,脑中却突然浮现出那些熟悉的句子——那是李默在大学选修课上背过的。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他流畅地背诵起来,声音清脆悦耳。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赞许。

待小承乾背完,他微微颔首:“不错。

那你说说,此言何解?”

这问题对一个八岁孩童来说着实不简单。

小承乾想了想,决定结合现代的理解来回答:“儿臣以为,孔子是说,治理国家要靠德行,就像北极星一样,待在它的位置上不动,其他星星就会自动围绕着它转。”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就像父皇一样,以德服人,所以天下百姓都心悦诚服。”

这话说得既不失童真,又暗含深意。

李世民闻言,眼中笑意更深:“看来我儿近日确实用心读书了。”

长孙皇后在一旁含笑看着,这时才招了招手:“乾儿,到母后这儿来。”

小承乾依言走过去。

长孙皇后拉过他,仔细端详他的脸色,又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听说你昨日睡得不安稳,可是又做噩梦了?”

她的手温暖而柔软,眼神中满是关切。

小承乾——或者说,那个来自异世的灵魂——在这一刻,真切地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

他不由自主地将头靠在长孙皇后怀中,轻声道:“儿臣昨夜确实梦到母亲,醒来便觉得心安。”

这话半真半假,却让长孙皇后眼中泛起温柔的水光。

她轻轻抚摸着儿子的头发:“傻孩子,母后不是天天都在这里吗?”

李世民看着母子相拥的场景,面色也柔和了许多:“乾儿近来似乎懂事了不少。”

“孩子总会长大的。”

长孙皇后笑道,又低头问怀中的小承乾,“早膳可用得香?

要不要母后让小厨房再做些点心?”

小承乾摇摇头,依旧赖在母亲怀中。

这种被宠溺的感觉,对自幼父母双亡的李默来说,既陌生又令人眷恋。

他偷偷抬眼打量李世民,发现这位千古一帝此刻眼中也带着寻常父亲的温和。

“父皇...”他忽然想起什么,小声问道,“儿臣昨日在园中看见几只受伤的小鸟,己经让宫人送去医治了。

它们伤好了之后,能不能放回原来的地方?”

李世民挑了挑眉:“为何要放回去?

养在宫中不好吗?”

“儿臣觉得,鸟儿应该自由自在地飞才对。”

小承乾认真地说,“就像人一样,被关久了也会闷的。”

这话从一个八岁孩童口中说出,让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都微微一怔。

长孙皇后轻轻捏了捏儿子的脸:“我儿真是心地善良。”

李世民却若有所思地看着小承乾:“这话倒是新鲜。

不过乾儿,身为太子,有些责任是不能推卸的,明白吗?”

“儿臣明白。”

小承乾点头,“只是觉得,若是能在尽责之余,也让自己过得开心些,不是更好吗?”

这话说得天真,却让李世民笑了起来:“小小年纪,倒懂得享受生活了。”

殿内的气氛越发轻松。

小承乾渐渐放下心来,与父母又说了些闲话,偶尔夹杂着孩童的稚语,逗得长孙皇后笑声不断。

就连一向严肃的李世民,眉宇间的皱纹也舒展开来。

这一刻,小承乾真切地感受到,眼前的不只是青史留名的唐太宗和长孙皇后,更是一对关心儿子的普通父母。

请安将近尾声时,小承乾从长孙皇后怀中起身,准备告退。

李世民却像是忽然想起什么,状似随意地说道:“听闻你近日习武颇为勤勉,甚好。

稍后朕让师傅多加指点。”

小承乾脚步一顿,心中警铃大作。

习武?

他可不记得自己这几天有碰过兵器。

难道这是原本的李承乾的习惯?

“谢父皇关心。”

他面上不动声色,恭敬行礼,“儿臣会继续努力的。”

退出立政殿,重新走在宫道上,小承乾的心情却与来时大不相同。

方才与李世民夫妇的相处,让他对这个时代多了几分归属感。

“不过习武这事...”他挠了挠头,有些苦恼。

作为一个现代人,他对冷兵器可谓一窍不通。

若是李世民真派个武术师傅来,他岂不是很快就要露馅?

正思忖间,忽然听见前方传来一阵喧哗。

小承乾抬头望去,只见几个小太监正围着一个倒在地上的老宦官,手足无措。

“怎么回事?”

他走上前问道。

见到太子,众人慌忙行礼。

一个小太监战战兢兢地回话:“回殿下,张公公突然晕倒了,奴才们正要去找太医。”

小承乾蹲下身,查看老宦官的情况。

只见对方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显然是突发疾病。

他想起在现代学过的急救知识,立刻指挥道:“快,把他平放,解开衣领。

你去叫太医,你去找些温水来。”

宫人们被他镇定自若的语气震慑,下意识地照做。

小承乾一边检查老宦官的脉搏,一边回想心肺复苏的步骤。

好在不久后,老宦官的呼吸渐渐平稳下来。

太医匆匆赶到时,见状不由惊讶:“殿下懂得医术?”

小承乾站起身,拍了拍衣摆:“不过是偶然在书上看到的应急之法罢了。”

他自然不会说,这是每个现代大学生都要学的急救常识。

看着宫人们将老宦官抬走,小承乾忽然觉得,自己在这个时代,或许也能做些什么。

不一定非要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这些微小的、能让他人活得更好的改变。

阳光透过宫墙,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小承乾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个时代特有的、混合着花香与檀香的气息。

“活着真好。”

他轻声自语,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无论未来如何,至少此刻,他真心觉得,成为李承乾,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

至于习武的麻烦...总有办法解决的。

现在,他更想回去研究一下,怎么让御厨做出他记忆中的糖葫芦。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