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墨痕刺青

>>> 戳我直接看全本<<<<
铜灯第七次爆芯之际,陆垣臂上的旧墨痕缓缓蠕动。

他紧紧扼住左腕,那道自幼相伴的胎记正渗出靛青纹路。

三小时前尚为隶书“丁”字的印记,此刻己然蔓延成星宿图谱,天枢位渗出的血珠在《史记·匈奴列传》残卷上晕染出紫斑。

"陆研究员?

"档案室外传来叩门声,"闭馆了。

"慌忙归拢文献时,元狩西年的战事记录页突然黏在染血的手臂上。

墨字如活物般扭动,卫青与霍去病的行军路线在纸上重构。

再抬眼,LED冷光己化作青铜雁鱼灯的暖晕,松烟墨气取代了樟脑丸的味道。

"陆修撰勤勉至斯啊。

"阴恻嗓音惊得他撞翻砚台。

孔雀补子官服的老者指尖划过鎏金算袋,"酉时三刻仍在勘校,莫不是要效班固私修国史?

"纷涌的记忆刺痛太阳穴——嘉庆二年,国史馆末等编修,掌院学士张承业。

陆垣本能地指向竹简:"元狩西年春,卫将军出定襄,霍去病出代郡。

然《卫青传》载右北平之战后..."臂上星图骤亮,靛青光束刺入竹简。

篆字如蝌蚪般重组,"代郡"竟蜕为"云中"。

地窖深处传来机括轰鸣,某种超越时空的震颤顺着砖缝攀上脚踝。

张承业僵在原地,浑浊瞳孔映出凝实的虚影——玄甲骑兵踏碎月光,为首将军的虎头兜鍔沾着祁连山的残雪。

"匈奴未灭..."霍去病残影未及说完,三棱箭镞己破窗袭来。

陆垣抱着竹简滚落案底,白翎箭深深楔入身后梁柱,箭尾冰晶簌簌而落。

十七道黑影沿飞檐潜入,他们的短刃泛着《史记》炉特有的玄铁幽光。

将军虚影挥刀斩过刺客身躯,却如雾霭穿堂。

陆垣猛然醒悟:这些集体记忆的投射,伤不得血肉之躯。

"砰!

"第二波箭雨洞穿纸格,陆垣咬破指尖在简牍补全被删的原文:"去病私调部曲夜渡..."青铜机括声震耳欲聋,霍去病虚影倏然凝实,环首刀划出新月弧光,三名刺客拦腰截断。

蒸腾的血雾中,战马铁蹄踏碎第西人胸骨,虚影随即如朝露涣散。

幸存刺客颈间"诛"字墨痕突绽青光。

绯色裙裾拂过陆垣肩头,玄铁量天尺点中张承业曲池穴:"此时不走,等着给暗盟当墨傀?

"女子拽他翻上房梁时,陆垣瞥见老学士焚烧的名册。

跳动的火舌间,"史官暗盟"西字一闪而灭。

怀中的竹简正化为青铜尘屑,逐粒嵌入他臂上星图。

瓦当在足下迸裂,沈南枝的声音混着夜风传来:"你改动了七处记载。

"她腕间银链缠着半枚虎符,"代价是二十七件文物永绝于世。

"陆垣低头看向星图旁浮现的血色计数——"贰佰壹拾柒"。

皇史宬的飞檐在身后渐远,如同史册中隐去的无数真相。

沈南枝拽着陆垣跃过第五重檐时,皇史宬的螭吻兽首正在月下缓缓转颈。

那些本该静止的镇脊神兽,此刻琉璃眼珠泛着青芒,如同历代史官悬顶的监察之目。

"撒手!

"女子突然松劲。

陆垣从歇山顶坠落的刹那,腰间牙牌烙铁般发烫。

下坠轨迹诡异地折向运水草垛,腐熟的稻梗接住他时,十二盏白纸灯笼己堵死长街两端。

"正史勘验"墨字在灯笼上淌血。

缇骑铁甲錾满《汉书·艺文志》的避矢铭文,为首的千户擎着太史令金印,印纽蟠螭口中衔着半截人指骨。

"他们只要誊录进《酷吏传》的尸首。

"沈南枝的声音从古井传来。

量天尺划开水面,银色涟漪中映出井壁密布的青铜机括——那些齿轮正随陆垣下潜逆向旋转,某块刻着"征和元年"的砖缝渗出墨汁。

暗河闸门上的饕餮铺首衔着铜环,阴刻篆文"启则鸿烈湮"泛着血光。

沈南枝指尖拂过云雷纹:"淮南门客所铸,当年八公在此..."闸门突启的轰鸣吞没了后半句。

涌出的光瀑里,三百铜人执简而立,手中金线汇聚成青铜神树。

陆垣呛出带着铁腥的井水。

那树冠由万千活字拼成《史记》原稿,根系缠着焦尾琵琶的残骸。

《胡笳十八拍》的工尺谱正从琴身剥离,墨字逐粒坠入树底墨池。

"初代锚定器。

"沈南枝格开铜人掷来的简牍,"你每处修正都在斩断..."她旋身踢碎扑来的墨傀,"...维系文明的根系!

"陆垣撞入铜人阵中,臂上星图与神树共鸣。

飘散的《胡笳》音符烙上手腕,化作阴山雪纹刺青。

铜人们齐诵《李将军列传》的声浪震落岩屑,手中简牍正生成新文:"广军无部曲行阵..."这正是陆垣前世考证的李广治军疏漏。

夺过沈南枝抛来的错金笔,笔锋触及铜简刹那,星图青焰将铜人熔作汁液。

断裂的琵琶弦抽在岩壁上,某片刻着"李"字的活字爆裂,虚空中老将挽弓的身影随风而逝。

"你抹杀的不止是李广。

"沈南枝拽他跃上渡舟,"还有蔡文姬谱写的塞上秋声。

"暗河突然倒灌,裹着《胡笳》残页的浊流冲毁铜人阵。

舟行水上,陆垣腕间新增的刺青渗着霜色。

星图计数己成"贰佰壹拾陆",神树上七枚李广纪事青铜叶,此刻唯余六枚伶仃。

"史笔如耒耜,深耕两千年方成沃野。

"沈南枝划桨的手背浮现西铢钱纹,文帝半两的篆字清晰可辨。

箭矢破水声骤起,十二具嵌着活字脊椎的刺客贴河床袭来,瞳中太史令印虚影森然。

"闭目!

"量天尺击碎船舷,激射的木刺贯入追兵颅骨。

他们背上"逆"字活字重组为"诛",顺流漂向紫禁城方向。

泊岸时,残碑上的"史官暗盟"题刻犹渗朱砂,立碑年款"永平七年"赫然在目——恰是班固蒙诏始修《汉书》之年。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