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杰的离去,让他更加坚定了要改变命运的决心。
他知道,朝政的复杂远超他的想象,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和危险。
“陛下,今日朝会上,国师的态度着实有些不同寻常啊!”
伴随着这略显急切的话语声,李忠匆匆忙忙地自门外走了进来。
只见他额头上微微渗出汗珠,显然是一路疾行而来。
李俊豪闻声抬起头来,一眼便望见了站在眼前的正是自己的贴身侍卫——李忠。
“哦?
李忠,快说说看,你觉得国师的态度到底哪里不寻常了?”
李俊豪饶有兴致地问道,同时示意李忠走近一些。
李忠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后回答道:“陛下,依微臣之见,国师虽在朝堂之上表面上对您的旨意遵命行事,但其言行举止之间却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不满情绪。
微臣总觉得,他心中其实并不服气。
所以,微臣斗胆建议陛下,对于国师之后的一举一动都需多加留意、时刻提防才好。”
说罢,李忠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李俊豪的脸色变化,生怕自己说错了话惹得龙颜不悦。
李俊豪听后微微颔首,表示赞同李忠的看法。
他心里暗自思忖起来:这位国师朱永杰向来以刚正不阿著称,如果想要真正收服他的心,让他全心全意地辅佐自己,恐怕还需要下一番功夫才行。
不过,李俊豪坚信只要自己能充分展现出作为一国之君应有的能力和气魄,并且拿出足够的诚意来对待朱永杰,说不定还是有可能获得他的支持与拥护的。
想到此处,李俊豪眼中闪过一抹决然之色,转头对着李忠果断地下达命令道:“李忠,朕命你速速前去调查一下,看看近来朝中究竟存在哪些不稳定的因素。
特别是要重点关注那些与摄政王以及国师关系密切之人,务必将他们的情况查探清楚,不得有误!”
李忠连忙躬身领旨道:“谨遵陛下圣谕,微臣定当竭尽全力完成此任务,绝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言罢,李忠转身离去,开始着手执行李俊豪交给他的重要使命。
而此时的李俊豪则缓缓坐回御座之上,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遵命,陛下。”
李忠领命而去。
李俊豪坐在龙椅上,闭上眼睛,心中默默念道:“李俊豪,你不再是那个被命运摆布的傀儡,从今天起,你要逆天改命。”
朝政改革的计划李俊豪知道,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从朝政改革入手。
他决定先从整顿吏治开始,清除朝中的******,恢复朝廷的清正之风。
他拿起笔,开始起草一系列改革措施:1. 设立监察机构:负责监督各级官员的言行举止,严查******。
2. 规范官员行为:颁布一系列法令,规范官员的行为,奖惩分明。
3. 减免赋税:减轻百姓的负担,改善民生。
4. 兴修水利:改善农业条件,提高粮食产量。
5. 推动教育:兴办学校,推广教育,培养人才。
李俊豪知道,这些措施只是第一步,但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他相信,只要他能够坚持下去,国家必能迎来新的希望。
…………………………………………第二天,李俊豪在朝会上宣布了他的改革计划。
朝堂上一片哗然,许多官员面露难色,尤其是摄政王李云海。
李云海是李俊豪的叔叔,一首掌握着朝政大权。
他听到李俊豪的改革计划后,心中暗自不悦,但表面上却不得不表示支持。
“陛下,这些改革措施固然好,但朝政繁杂,陛下亲自处理政务,恐力不从心。
臣以为,还是交给臣等来处理更为妥当。”
摄政王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满。
李俊豪微微一笑,心中早己有了对策。
他平静地说道:“摄政王,朕身为一国之君,自然要为国家的未来负责。
朕相信,只要朕用心治理,国家必能繁荣昌盛。
而且,朕己经决定,从今日起,朕要亲自处理政务,不再放权。”
李云海见李俊豪态度坚决,心中虽然不满,但也不敢公开反对。
他微微鞠躬,说道:“既然陛下坚持,臣等自当遵命。”
李俊豪心中一松,知道第一步己经成功迈出。
他继续说道:“摄政王,朕希望你能继续辅佐朕,共同推动国家的繁荣。
朕相信,有你的支持,国家必能迎来新的气象。”
李云海微微一笑,心中却在盘算着如何应对李俊豪的改革计划。
他知道,李俊豪的改革将会触动许多人的利益,尤其是他自己的。
李俊豪的改革计划虽然得到了摄政王的表面支持,但朝中许多官员却暗中***。
他们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纷纷在背后议论纷纷。
“陛下,这些改革措施虽然好,但实施起来难度太大。
臣以为,还是缓缓图之为好。”
一个老臣出列,面露难色。
“陛下,减免赋税固然能赢得民心,但国家财政收入将会大减。
臣以为,还是谨慎行事为好。”
另一个官员也出列,表示担忧。
李俊豪心中一动,知道这些官员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
但他也知道,改革势在必行,不能因为这些阻力而停滞不前。
“众爱卿,朕知道这些改革措施实施起来难度很大,但国家的未来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朕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国家必能迎来新的希望。”
李俊豪的声音坚定而有力。
朝堂上的官员们面面相觑,心中虽然仍有疑虑,但也不敢公开反对。
李俊豪知道,他需要更多的支持者,才能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