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异常光点深夜十一点十七分,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大楼的灯光如同将熄的烛火,
沿着走廊次第熄灭。唯有三楼东南角的办公室还亮着盏惨白的荧光灯,
将艾琳·吴的影子拉得很长,斜斜地投在贴满公式的墙壁上。她摘下防蓝光眼镜,
揉了揉酸胀的眼窝,镜片上立刻蒙上一层薄雾。窗外,初秋的夜风卷着泛黄的枫叶,
正沿着哥特式建筑的尖顶旋转,偶尔有几片倔强的叶子撞上玻璃,发出细碎的噼啪声。
"这不可能......"艾琳喃喃自语,右手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边缘。
那是块陪伴她多年的樱桃木桌板,边角早已被指甲磨得光滑,此刻正随着她的动作微微震颤。
27英寸的曲面屏上,数据流正以每秒三帧的速度刷新。
靛蓝色的光谱曲线如同被狂风扭曲的蛇,在坐标轴上划出诡异的波动。三天前,
当她在处理深空巡天望远镜SDST的例行观测数据时,
这个位于天鹰座ζ星附近的异常光点突然跳入视野。
起初她以为是CCD传感器的热噪声——毕竟设备已经连续运行了18个月,
某些像素点出现漂移并不奇怪。但现在,经过72小时的反复校验,
个赤经19h50m47s、赤纬-02°40′56″的光点依然固执地闪烁在屏幕中央。
它的星等稳定在14.7等,既没有新星爆发时的急剧增亮,也没有小行星掠过的轨道偏移,
就像一枚被钉死在宇宙画布上的银色图钉。艾琳滑动鼠标,调出光谱分析的三维模型。
无数条代表元素特征的吸收线和发射线杂乱无章地交织着,形成一张令人眩晕的网。
氢的α线本该出现在656.28nm处,
此刻却诡异地偏移到了432.17nm;铁的特征峰被分割成十七段不连续的峰值,
其中三段甚至出现在理论上不可能存在的紫外波段。
"就像有人把元素周期表放进搅拌机......"她对着空荡的办公室低语。
桌上的马克杯还剩半杯冷掉的拿铁,奶泡早已沉淀成灰色的絮状物,
那是下午三点从楼下咖啡厅买的。办公室的木门被轻轻推开,带着合页转动的吱呀声。
艾琳本能地遮住屏幕,回头时看到马丁·陈教授端着两杯热气腾腾的咖啡站在门口,
花白的头发在灯光下泛着银光。"还在跟你的小怪物较劲?"老教授笑着扬了扬手里的纸杯,
他的眼镜片反射着走廊的微光,"第三通宵了,吴博士,
物理系的***摄入量冠军非你莫属。"艾琳松了口气,将屏幕转向来人:"您怎么还没走?
""在服务器房看了眼你的运算日志。"马丁放下咖啡,拉过折叠椅坐在她身边。
六十多岁的亚裔教授身上还带着实验室特有的臭氧味,他凑近屏幕时,咖啡杯悬在半空,
褐色的液体随着呼吸轻轻晃动。最初的困惑在他脸上停留了不到十秒,
随即被逐渐加深的震惊取代。稀疏的眉毛拧成两个疙瘩,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膝盖,
那是他遇到重大发现时的标志性动作。"坐标确认过了?"他的声音比平时低沉了三度。
"七次校验,用了不同的基线算法。"艾琳点开另一个窗口,
帕洛玛天文台的备份数据以红色曲线叠加在原图上,
"您看这里——"她指着两条曲线的交点,"三天前同一时刻,
他们的广角相机也捕捉到了这个点,但被自动归类为噪点忽略了。"马丁放下咖啡杯,
杯底与桌面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他的手指在键盘上翻飞,
数据库:"更奇怪的是这个位置......"蓝色的星图上突然出现一个闪烁的红色标记,
"正好是'普罗米修斯号'最后发出信号的位置。"艾琳感到后颈的汗毛瞬间竖了起来。
五年前那场轰动学界的深空探测任务突然中断的画面闪过脑海——NASA的新闻发布会上,
发言人用平稳的语调宣布推进系统故障,探测器失控坠入柯伊伯带。当时作为研究生的她,
还为导师参与设计的光谱仪随船失踪而惋惜了好几天。"您认为这两者有关联?
"她的指尖有些发凉。马丁摘下眼镜,从衬衫口袋里掏出眼镜布仔细擦拭:"五年前,
'普罗米修斯号'的最后一组数据里,也出现过类似的光谱畸变。
当时我们以为是星际尘埃的干扰......"他停顿了一下,镜片后的眼睛布满血丝,
"现在看来,或许不是。"墙上的挂钟突然发出齿轮转动的咔哒声,时针指向午夜十二点。
艾琳盯着屏幕上那个不断闪烁的光点,突然注意到亮度数值的微小变化。"等等!
"她放大数据面板,"它的亮度在增加!"马丁立刻凑过来,
两人屏住呼吸看着数值从14.72等缓慢攀升到14.68等。
这个变化幅度在肉眼看来微不足道,但在高精度测光中,
相当于物体在一小时内释放的能量增加了15%。"不是反射光。"马丁迅速计算着,
"如果是行星自转导致的反光变化,曲线应该呈正弦波动。
但这个......"他指着陡峭的上升斜率,"是主动辐射增强。
"艾琳的心跳开始加速:"它在改变状态?""或者在回应什么。
"老教授的表情前所未有的严肃,"收拾一下你的数据,吴博士。明天早上九点,
你跟我去华盛顿。""去华盛顿?""我联系了NASA的理查德森博士。"马丁站起身,
将咖啡杯推到她面前,"他认为这个发现值得......更高层级的关注。
"他刻意避开了"紧急"这个词,但语气里的凝重已经说明了一切。艾琳端起温热的咖啡,
蒸汽模糊了视线。窗外的风越来越大,整栋大楼仿佛都在微微摇晃,
就像漂浮在宇宙海洋中的一叶孤舟。
2 第二章:五角大楼的会议室华盛顿的秋雨已经连绵了三天。艾琳坐在防弹玻璃后的车里,
看着雨水在国防部大楼的花岗岩墙面上划出蜿蜒的水流,
那些镌刻着战争英雄名字的浮雕在雨幕中若隐若现,像一张张沉默的脸。
安全人员推开厚重的车门,带着她穿过金属探测器。冰凉的雨水顺着风衣下摆滴落,
在大理石地面上积成小小的水洼。走廊里弥漫着消毒水和旧纸张混合的气味,
每隔十米就有荷枪实弹的卫兵肃立,靴底与地面碰撞的声音在空旷的空间里回荡。"这边请,
吴博士。"引路的军官在一扇标着"J-3"的橡木门前停下,
指纹识别器发出轻微的蜂鸣声。会议室里的空气比外面的雨天更冷。
椭圆形的红木会议桌旁坐着六个人,烟雾缭绕中,
ASA科学任务理事会的理查德森博士——那张在无数新闻发布会上出现过的脸此刻紧绷着,
眼下的黑眼圈比照片里更深。坐在首位的女性引起了她的注意。约莫五十岁年纪,
灰发一丝不苟地挽成发髻,珍珠耳钉在顶灯照射下反射出冷光。
她穿着剪裁合体的藏青色西装,双手交叉放在桌上,锐利的蓝眼睛正透过镜片审视着艾琳,
那目光让她想起亚马逊雨林纪录片里准备扑食的角雕。"吴博士,感谢你的到来。
"女人站起身,声音清亮得像冰锥,"我是凯瑟琳·莫尔斯,总统国家安全顾问。
"艾琳将数据平板放在桌面上,
金属外壳与木头碰撞发出轻响:"关于天鹰座方向的天体异常——""我们直接说重点吧。
"莫尔斯抬手打断她,无名指上的蓝宝石戒指闪过一丝寒光,
"你发现的物体不是自然形成的。"这句话像一颗投入静水的石子,
在艾琳的脑海里激起层层涟漪。她注意到桌旁几位军官交换了眼神,
他们的肩章在昏暗的光线下模糊不清。"三天前,"莫尔斯继续说道,
"它开始发射一种特殊信号,我们的深空监听网络在新墨西哥州的甚大天线阵捕捉到了。
""什么类型的信号?"艾琳追问,指尖不自觉地抓紧了平板边缘。"不是电磁波,
不是中微子,也不是引力波。"空军太空司令部的莱德将军开口了。
这个方下巴的高大男人说话时带着浓重的得克萨斯口音,
"是一种通过空间本身传播的能量波动,
我们的物理学家称之为'真空扰动'——就像在水面下传递的声波。
"理查德森博士推了推眼镜,补充道:"它的传播速度是光速的1.7倍,
这在现有物理框架内是不可能的。"艾琳的大脑飞速运转:"你们破译信号内容了?
"莫尔斯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叠打印纸,推到她面前:"部分内容。你是物理学家,看看这个。
上印着一串数字:2、3、5、7、11、13、17......直到一百位以后的质数。
第二页是π的精确值,小数点后两千位都与已知数值完全吻合。
第三页则是一组复杂的张量方程,
艾琳扫了一眼就认出那是描述时空曲率的爱因斯坦场方程的某种变体。"纯粹的数学。
"她喃喃道,"像是某种宇宙通用语。""或者是自我介绍。
"莱德将军的语气带着不易察觉的警惕,"就像原始人在洞穴里画下自己的手掌。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空调系统发出低沉的嗡鸣。艾琳计算着距离:"1.3光年,
以目前的移动速度,它到达太阳系外围大约需要七年。""前提是它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莫尔斯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但根据过去24小时的观测,
它的加速度正在发生不规则变化。"她调出动态轨迹图,
代表物体的红点周围环绕着无数虚线,"这些是我们的预测模型,
没有一个能准确拟合它的运动。
"艾琳突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你们认为它是......人造的?
""这是目前最合理的解释。"理查德森博士叹了口气,
"一个能够进行星际航行、掌握空间传播技术的文明造物。"莫尔斯身体前倾,
蓝眼睛里的光芒愈发锐利:"吴博士,我们需要你加入'守望者'计划。
你是第一个发现它的人,你的数据模型对我们至关重要。""守望者计划?
""应对这次接触事件的跨部门联合项目。"莱德将军解释道,"地点在内华达测试场,
由军方和科学界共同主导。"艾琳感到一阵眩晕,她扶着桌沿才稳住身体。二十四小时前,
她还在实验室里为光谱数据烦恼;现在,
却被卷入了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确认的外星文明接触事件。
"我需要和我的导师商量——""陈教授已经同意了。"莫尔斯的语气不容置疑,
"他现在在安全屋,所有接触过原始数据的人都需要进行隔离审查。""安全屋?
"艾琳愣住了,"这是强制性的?""在当前情况下,是的。"莫尔斯站起身,
整理了一下西装下摆,"两小时后有直升机送你去内华达。你的个人物品会有人打包送去。
"她走到艾琳身边,声音突然放低,带着一丝刻意的柔和,"我知道这很突然,
但人类需要最优秀的头脑来面对这个挑战。想想看,这可能是改变我们文明轨迹的时刻。
"艾琳看着窗外连绵的秋雨,雨水冲刷着五角大楼的窗户,
将外面的世界变成一片模糊的灰色。桌旁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期待、警惕、审视,
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她深吸一口气,
按下平板上的保存键:"我需要我的研究笔记和定制算法包。
"莫尔斯露出一丝几不可察的微笑:"已经在直升机上了。欢迎加入,吴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