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冬至别离林知夏最后一次见到沈砚,是在2012年的冬至。那天的雪下得很轻,
像揉碎的糯米纸,落在旧巷的青石板上,没等积厚就化了,只留下一片潮湿的凉。
风裹着雪沫子往衣领里钻,她把母亲织的米白色围巾又紧了紧,
指尖触到围巾边缘起的小毛球——这是母亲熬了三个周末才织完的,针脚里藏着细密的暖意,
可此刻却挡不住从心底冒上来的寒。她站在“沈记糖铺”的铁门前,指节叩了叩生锈的门环,
发出沉闷的“咚咚”声。门环上裹着一层薄冰,冷意顺着指尖往骨头缝里渗,
她下意识缩了缩手,目光落在门楣上蒙尘的“沈记”二字上。那是沈砚的父亲用毛笔写的,
当年特意请人刷了红漆,笔锋遒劲,如今红漆褪成了暗褐色,边角还沾着几片干枯的梧桐叶,
是秋天落下后就没被清理过的痕迹。巷子里静得很,只有雪粒落在瓦片上的“沙沙”声,
像是谁在低声叹息。门内没有动静。林知夏又叩了两下,这次用了些力气,
门环撞在门板上的声响在空荡的巷子里荡开,又很快被雪声吞没。
这条巷是她和沈砚从小长大的地方,墙根下还留着两人用粉笔画的跳房子格子,
最中间的“天”字格被磨得几乎看不见,
只隐约能辨出几道浅痕——那是小学时沈砚总让着她,每次都故意跳错格子,
让她先抵达终点时留下的。巷口的老槐树去年被台风刮倒了,只剩下一截光秃秃的树桩,
此刻覆盖着一层薄雪,像块冰冷的墓碑。她想起小时候,夏天总和沈砚坐在槐树下,
他给她剥橘子糖,她给他讲课本里的故事,槐树的影子落在两人身上,晃悠悠的,
像一场不会醒的梦。“知夏?”2 糖铺旧梦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
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林知夏猛地回头,看见沈砚站在巷口,穿着一件黑色的羽绒服,
拉链拉到顶,只露出一张清瘦的脸。他的头发比上次见时短了些,额前的碎发被风吹得乱飞,
几缕贴在饱满的额头上,沾着雪粒。眼睛里带着红血丝,眼下是淡淡的青黑,
像是熬了好几个通宵,连原本挺直的肩背,都显得有些佝偻。他手里提着一个塑料袋,
里面装着几盒药,包装袋上的字迹被雪打湿,有些模糊——后来林知夏才知道,
那是他父亲走后,他自己吃的助眠药。“你来了。”林知夏的声音有些发紧,
她攥了攥围巾的一角,指腹蹭过毛球,“我来拿点东西——我妈之前放在这儿的那箱旧书,
她说里面有我小时候的相册。”沈砚点点头,没多问,走上前伸手去开门。他的手指很细,
指节分明,却没了小时候的圆润,骨头上蒙着一层薄皮,握着门环时,
能清晰看见血管的纹路。门轴“吱呀”一声,像是不堪重负的叹息,灰尘从门框上簌簌落下,
林知夏下意识闭了闭眼,再睁开时,
鼻腔里已满是焦糖混着灰尘的气息——那是“沈记糖铺”独有的味道,
小时候她总觉得这味道是甜的,每次放学都要绕到这里,吸着鼻子闻一会儿才肯回家,
可现在闻起来,却只有一股陈旧的霉味,比外面的雪天还要冷。屋里很暗,
只有一扇朝南的窗户,玻璃上蒙着厚厚的灰,阳光透进来时,被滤成了昏黄的光斑,
落在空荡荡的货架上。货架还是老样子,木质的横梁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刻痕,
那是沈砚父亲用来记录进货量的,后来沈砚接手,也学着父亲的样子,
在上面刻下日期和数字。最上层的货架上,还摆着几个玻璃罐,罐口蒙着泛黄的防尘布,
里面空荡荡的,只有罐底残留着一点橘色的糖渣——那是当年卖得最好的橘子糖留下的痕迹,
这种糖是沈砚父亲亲手熬的,橘子汁放得足,甜里带着一点酸,是林知夏最爱的味道。
“要拿什么?”沈砚的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屋里沉睡的灰尘,他抬手揉了揉鼻子,
指尖蹭过鼻尖时,林知夏才发现他的鼻尖冻得通红。“还有……”林知夏顿了顿,
目光落在柜台后的抽屉上。那是一个暗红色的木抽屉,上面有个小小的铜拉手,
被两人的指尖磨得发亮——小时候她总趴在柜台上,下巴搁在冰凉的木头上,
看着沈砚从这个抽屉里拿出铁盒,再从铁盒里掏出一颗橘子糖,剥开透明的糖纸递给她。
“还有你以前给我装糖的那个铁盒子,不知道还在不在。”沈砚的身体僵了一下,
随即又恢复了平静,他转身走向柜台,脚步很慢,每一步踩在木地板上,
都发出轻微的“creak”声,像是木板在低声呜咽。林知夏看着他的背影,
想起初中时的一个雨天,她忘带伞,沈砚撑着一把黑伞送她回家,两人挤在伞下,
他的肩膀被雨水打湿了一大片,却还笑着说“没事,我火力壮”。
那时候他的背影还是挺拔的,不像现在,连走路都带着一种沉重的疲惫。沈砚打开抽屉,
动作很轻,像是在拿一件易碎的珍宝。他从里面拿出一个暗红色的铁盒,
盒子上的漆皮掉了一块,露出里面银白色的铁皮,边缘有些生锈,
在昏黄的光线下泛着冷光——那是她再熟悉不过的样子,铁盒的侧面还留着一道浅浅的划痕,
是小学五年级时她不小心摔在地上弄的,当时她还哭了很久,沈砚蹲在她身边,
用手指在划痕上画圈,安慰她说“没关系,这道划痕像小月亮,以后看到它,
就想起我给你摘月亮好不好”。林知夏接过来,指尖触到冰凉的铁皮,
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疼得发慌。她下意识摩挲着那道划痕,
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到心脏,让她想起小时候沈砚握着她的手,
在划痕上画圈时的温度——那时候他的手心总是暖烘烘的,能把她冻得发红的手指捂热。
“书在里屋,我帮你搬。”沈砚说完,转身走进里屋。里屋的门帘是蓝白格子的,
上面绣着一朵小小的栀子花,那是沈砚的母亲生前绣的,她走得早,沈砚一直舍不得换。
门帘被风吹得晃动了一下,露出里屋的一角,林知夏看见里面堆着几个纸箱,
上面盖着洗得发白的旧布,想来是沈砚收拾好的行李。她还看见墙角放着一个小小的相框,
里面是沈砚和他父亲的合影,照片上的沈砚笑得很灿烂,他父亲手里拿着一罐橘子糖,
眉眼间满是温柔。3 铁盒遗情她打开铁盒,里面果然放着一叠糖纸,整齐地叠在一起,
颜色已经泛黄,有些边缘脆得一碰就碎。她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张,透过昏黄的光,
还能看清上面的橘子图案,图案旁边印着“沈记特制”四个字,是沈砚父亲找人定制的。
指尖拂过糖纸,仿佛还能闻到当年的橘子香,那香味混着童年的记忆,
一下子涌进脑海——有次她发烧到39度,沈砚偷偷从糖铺里拿了一颗橘子糖,塞进她嘴里,
说“甜的能退烧,我妈以前就这样哄我”;还有次她和同桌吵架,躲在糖铺后面哭,
沈砚找到她时,手里拿着一整盒糖纸,一张张给她讲上面的图案,说“你看这颗糖纸的橘子,
像不像你昨天画的画”,直到她破涕为笑。“好了。”沈砚抱着一个纸箱走出来,
额头上沁出了一层薄汗,顺着脸颊滑落,滴在羽绒服的领口上。纸箱用胶带封着,
上面写着“林母旧书”,字迹是沈砚的,工整却没了小时候的力道。“有点沉,
我送你回去吧,雪天路滑。”林知夏摇摇头,把糖纸小心地放回铁盒,
盖好盖子抱在怀里:“不用了,我叫了车,在巷口等。”她怕再待下去,
自己会忍不住问他要去哪里,会忍不住哭出来——她从小就爱哭,每次都是沈砚哄她,
可这次,她不想让他看见自己的眼泪。沈砚没再坚持,只是弯腰抱起纸箱,动作很轻,
像是怕碰坏了里面的书。林知夏跟在他身后,看着他的背影,心里像压了一块石头,
沉甸甸的。走到巷口时,出租车的车灯亮着,在雪地上投下一片暖黄的光,驱散了些许寒意。
司机探出头,催促道:“姑娘,快点吧,雪要下大了,晚了路就不好走了。
”林知夏弯腰把铁盒放进副驾驶,再直起身时,看见沈砚站在原地,
双手插在羽绒服的口袋里,眼神复杂地看着她。他的嘴唇动了动,像是有话要说,
可最终只是抿成了一条线,雪花落在他的睫毛上,很快融化,留下一点水渍,
让他的眼睛看起来更红了。她想起小时候,每次分别,他都会说“明天见”,可这次,
他什么都没说。“沈砚,”林知夏忽然开口,声音有些发颤,她攥紧了围巾,指节泛白,
“你……要走了吗?”沈砚沉默了片刻,喉结滚动了一下,才点了点头:“明天的火车,
去南方。”他的声音很轻,像是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事,
可林知夏却能听出里面的疲惫——去年夏天,沈砚的父亲查出肺癌晚期,
他立刻辞了外地的工作,回来照顾父亲。那些日子,她常去医院看他们,
每次都能看见沈砚守在病床前,熬得眼睛通红,却还是强撑着笑容,给父亲讲糖铺的趣事,
说“等您好了,咱们再熬一罐橘子糖”。可最终,还是没能留住,三个月前,
沈砚的父亲走了,走之前还握着沈砚的手,说“别守着糖铺了,去外面看看,
爸知道你一直想去南方”。林知夏的心沉了下去,
她早就从邻居张阿姨那里知道他要搬走的消息,张阿姨说“沈砚这孩子苦,爹走了,
糖铺也开不下去了,去南方投奔亲戚也好”,可她还是忍不住问出口,
陈建军陈桂兰《随军婆婆上岛:山珍海味配鸡鸭》_(陈建军陈桂兰)热门小说
随军婆婆上岛:山珍海味配鸡鸭(陈建军陈桂兰)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随军婆婆上岛:山珍海味配鸡鸭》陈建军陈桂兰免费小说
随军婆婆上岛:山珍海味配鸡鸭陈建军陈桂兰免费完整版小说_热门小说大全随军婆婆上岛:山珍海味配鸡鸭陈建军陈桂兰
随军婆婆上岛:山珍海味配鸡鸭(陈建军陈桂兰)最新完结小说推荐_热门小说排行榜随军婆婆上岛:山珍海味配鸡鸭陈建军陈桂兰
随军婆婆上岛:山珍海味配鸡鸭陈建军陈桂兰最新全本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随军婆婆上岛:山珍海味配鸡鸭(陈建军陈桂兰)
随军婆婆上岛:山珍海味配鸡鸭(陈建军陈桂兰)小说完整版_完结好看小说随军婆婆上岛:山珍海味配鸡鸭陈建军陈桂兰
随军婆婆上岛:山珍海味配鸡鸭(陈建军陈桂兰)最新免费小说_完本小说免费阅读随军婆婆上岛:山珍海味配鸡鸭陈建军陈桂兰
随军婆婆上岛:山珍海味配鸡鸭(陈建军陈桂兰)热门小说大全_推荐完本小说随军婆婆上岛:山珍海味配鸡鸭陈建军陈桂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