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信任的裂痕

明日筑墙时 爱子源 2025-10-17 16:04:04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凌晨三点,雨晴的指尖仍在手机屏幕上滑动。

一条被篡改的“内部消息”像病毒般在各大平台裂变,每个转发键都成了引爆焦虑的导火索。

那些被刻意放大的“知情人士爆料”,像一柄柄生锈的刀,割裂着原本脆弱的信任——有人说超市粮仓己空,有人传水源被污染,连空气都成了需要囤积的“战略物资”。

官方声明比预期晚了七个小时。

当那篇措辞谨慎的公告终于出现在屏幕上时,雨晴却觉得,每个“建议理性储备”的字眼都像在火上浇油。

评论区的质疑声浪瞬间盖过了公告本身:“现在说理性?

早干嘛去了?”

“官话连篇,谁信?”

她想起《乌合之众》里的话:“群体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会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

此刻,这些暗示正化作无数根刺,扎进每个人的神经。

社区微信群的提示音成了午夜惊魂的闹钟。

雨晴点开时,99+的消息提示像潮水般涌来。

“我家楼下超市的泡面货架被搬空了,有人连货架都推走了!”

配图是空荡荡的货架,像被拔了牙的怪兽。

“听说3号楼的老王囤了二十箱矿泉水,说是要卖高价!”

回复里跟着一串愤怒的表情。

“别传了,等官方消息!”

有人试图劝阻,却立刻被“你懂什么这时候还信官方?”

的回复淹没。

雨晴盯着屏幕,突然觉得这些文字像一群失控的蚂蚁,正沿着手机屏幕爬进每个人的心里。

她的手指在“退出群聊”和“继续查看”间来回悬停。

群里有人转发了段视频:超市里,人们推着购物车疯跑,货架上的商品像被龙卷风卷过,只余下零星的包装纸在风中飘动。

配文是“东区现状,还不囤?

等死吗?”

雨晴的胃里泛起一阵酸涩——三天前,她还在嘲笑这些“过度反应”,可此刻,那些空货架、抢购的人群、刺眼的配文,正像面镜子,照出她内心深处那团名为“恐惧”的火。

“信任是种易碎品。”

她想起陆沉昨天说的话。

那时他们还在咖啡馆里讨论新闻,他的手指在咖啡杯沿上画着圈,“一旦碎了,再粘起来也会有裂痕。”

此刻,她突然懂了这句话的分量。

官方声明里的每个“建议可能正在协调”,在公众眼里都成了“隐瞒无能不作为”的代名词。

就像她所在的小区群,原本只是邻里分享菜谱的地方,此刻却成了猜疑与恐慌的温床。

雨晴翻出那张被揉皱的通告纸。

台灯的光圈里,“资源充足无需恐慌”的字样像在嘲笑她的天真。

她想起马尔克斯笔下的马孔多:“人们一派狂热,把新消息当成好消息,竞相传播,全然不顾消息的真假。”

此刻,她所在的这座城市,何尝不是另一个马孔多?

那些被篡改的消息、夸大的传言、迟来的声明,正像一场无声的风暴,卷走了人们最后的理智。

她决定第二天去采购些物品。

不是因为相信那些传言,而是因为“求个心安”西个字,此刻像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她的胸口。

超市的货架会被搬空吗?

水会断供吗?

这些问题的答案她不知道,也不愿去想。

她只知道,当信任裂成碎片,当官方与民众之间横起一道猜疑的沟壑,人们能抓住的,只有手里那点看得见、摸得着的“确定”。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又下了起来,打在玻璃上,像谁在无声地叩门。

雨晴关掉手机,将通告纸折成小块,塞进抽屉的最底层。

那里还躺着陆沉送她的那本《百年孤独》,书页间夹着片干枯的树叶——那是他们去年秋天在公园捡的,当时他说:“这片叶子,现在看是枯的,可明年春天,又会从树上长出来。”

可此刻,雨晴望着窗外的雨,突然不确定:有些裂痕,真的能被时间抚平吗?

>>> 戳我直接看全本<<<<